国庆节至今,东莞出现多家代工企业欠薪倒闭的案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凤岗镇京驰科技公司因欠供应商货款3000余万元及80名员工工资共50万元近日停产,当前已委托清算小组清算资产处理债务。长安镇的金宝电子厂员工则称,在国庆长假回来后,企业部分生产线已被拆除转移至泰国,此前未收到任何通知……
上述多起事件叠加,东莞再次被外界解读为“再现企业倒闭潮”,多家媒体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报道、网友转评热烈。事实上,“倒闭潮”的提法对东莞来说如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论调从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从未停歇,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舆论热炒一番。此前是以年为单位,每到岁末出现企业欠薪走佬的现象,大多就会被解读为“企业倒闭潮”、“老板跑路潮”来了。而现在,只要短期内出现一些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经营不善,当地媒体报道几例关停外迁的个案,外界媒体就会介入,从个案升级到现象归纳为“倒闭潮”来了。在此传播过程中,媒体为增加知名度与辨识度,还会给倒闭企业贴上苹果供应商、东莞龙头企业、明星企业的标签,显得事态非常严重。
以最近几次倒闭潮传言为例,今年上半年东莞倒闭潮的论断源于诺基亚[微博]、联胜科技两家知名企业的倒闭,虽然原因分别是被微软[微博]收购与母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但外界还是把事件解读为“倒闭潮”的开始。而2011年7月关于“倒闭潮”的讨论也是起于大型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东莞“倒闭潮”已经被标签化,东莞市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反复问及这个问题。一般经过有理有据的回应后,传言会被暂时冷却。然而,下次出现企业倒闭个案,倒闭潮的传言又将卷土重来。
除了媒体报道形成舆论影响,大量传闻在没有经过调查、没有数据依据的情况下在网络社交平台轻易传播,更加骇人听闻。例如本月在微信朋友圈里热转的文章《2000多家台资企业大举撤离东莞,500万工人无工可打被逼离开》一文,主要观点支撑就是2008年台资企业总数和现在的相减,把传闻的东莞顶峰时期有1300万常住人口与官方最新统计的830万人口相减。这种简单的加减看似毫无逻辑,但网友们却大多买账,类似文章往往阅读、转发量极高。【详细】
由于国外经济环境不好,企业产品又比较大众化,竞争压力比较大,导致部分企业订单下降幅度较大。
国庆节后至今,舆论中的东莞成为高频词。在因“机器换人”受到央视关注而让世界刮目相看同时,关于世界工厂面临制造业发展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直指东莞出现“倒闭潮”的说法,更是传言四起。
传言之下,东莞制造业的生存脸谱到底如何?带着这一让众人关注的疑问,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随机抽取20家覆盖七大行业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从订单量变化及企业经营状况这一视角出发,与多名企业负责人展开对话。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受访企业2015年以来的订单量同比有所增长,15%的受访企业订单量同比持平,仅有25%的受访企业出现订单量同比下滑的情况。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订单量呈现稳中有升的企业,要么是转型升级早、拥有自主品牌,要么是处于行业发展风口、在创新研发等方面舍得投入又出成果,而那些仍旧停留在传统加工贸易的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就如东莞市商务局所言,目前,东莞关停或外迁的企业迹象,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来看,都属于正常范围,暂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倒闭潮”迹象。
塑胶模具所面临的产业链快速更替,不过是传统制造业爬坡越坎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过去半个月,记者在东莞随机抽取了20家企业进行走访,覆盖五金模具、玩具、皮具、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先进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七大行业领域,就企业今年以来的订单量及经营状况展开点【详细】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会经过发展、成长、成熟直至衰退的历程,而且优胜劣汰本身还是市场经济的无情法则。因此,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城市,企业都会面临着衰退,甚至关门倒闭的局面,这是无法扭转的发展规律。
对东莞的企业来说,自然也不会背离这一规律,每天都会有新的企业成立,也都会有旧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或者倒闭,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东莞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如今却受制造业发展危机、企业倒闭、外资大面积撤离等谣言的侵扰,而东莞出现“倒闭潮”的传言更是给当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诸多困扰,已成为影响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突出因素。
当前,摆在东莞政府有关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东莞当前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向社会展示好、宣传好,给那些诋毁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流言飞语以沉重打击,树立东莞经济社会良好的形象。那么,如何击碎各种类似“倒闭潮”的传言呢?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在笔者看来,击碎传言东莞需要多用数据说话,就是要及时向社会向公众公开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数据面前传言就会被击碎。
比如,这个月26日东莞市政府向社会公布的前三季度初步核算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3.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其中,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701.2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增速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继续保持排名第一。试问,在这样的数据面前,谁还会相信东莞企业面临倒闭潮的传闻?谁还会相信外资大面积撤离的流言呢?这就是数据的魅力所在,也是数据的力量所在。
因此,东莞不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经济运行数据,定期向社会公布新设立企业以及关闭企业具体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外资利用情况……总之,只要不属于涉密的数据,都应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向公众公布,而不是等到传言四起时再想着采取措施去补救,让数据永远跑在各种传言的前面,那样相关数据就会成为流言的终结者。 【详细】
一段时间以来风传的东莞企业“倒闭潮”,其造成因素至少有,一些媒体选择性的放大传播,以及部分网友客观科学判断力不足。“世界工厂”东莞,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风向标。东莞制造企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外界的关注,实属正常。
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的过程中减少劳动力使用的状况一直存在,并非在今天才有,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单位产值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始终是在下降的。只不过经济低迷的大环境,给这个渐进过程起到了加速作用,引起了公众的特别关注。
笔者认为,企业倒闭,只要在经济规律作用下,在市场逻辑体系内,没有什么可怕的。综合报道来看,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运行状况不佳、倒掉的和外迁的,主要是那些停留在传统加工贸易的企业。而转型升级早、拥有自主品牌,处于行业发展风口、创新研发投入产出好的企业,运行情况则截然不同,仍呈上行态势。这才是东莞企业“倒闭潮”的背后真相。
尽管“倒闭潮”没有真实存在,东莞早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了。正视“倒闭”危机,政企联合突围、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智慧工厂,成为东莞制造业谋求新生的关键词,而“机器换人”和“技能强人”两大行动策略,更夯实了东莞制造业升华的基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