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今日透视:意大利危机有望缓解 欧债局势依旧难言乐观

文 / 韩梦莹 2011-11-14 14:25:50 来源:亚汇网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欧债危机度过波诡云谲的一周。处在风暴眼中的是两个国家希腊和意大利。10日,希腊总理仓促更迭:企图用公投豪赌希腊和欧元区命运的帕潘德里欧黯然去职。在意大利参众两院通过财政紧缩法案后,总理贝卢斯科尼如约辞职。

 1.意大利国债拍卖在即局势稳定 欧债是否能乐观看待

 

     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一度飙升至7%上方这一被视为难以为继的水平,引发市场把其与之前被接受救助的高负债欧元区国家进行比较。尽管收益率目前已经脱离峰值,但仍然居高不下。鉴于意大利的经济规模和政府债务规模居全球第三大的地位,若该国不能在市场融资可能会带来系统性的风险。

 

  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GiorgioNapolitano)周日指派前欧盟执委蒙堤(MarioMonti)组成新政府,预计新政府将以技术专家为主体,担负起推行紧急改革,以结束危机的任务。

 

    同时,上周五希腊联合政府也成功组建,欧洲局势出现好转,令市场情绪受到提振,风险货币英镑受到提振,此外,上周英国央行上周维持基准利率以及维持原有的资产购买规模对英镑也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

 

    尽管意大利和希腊都在走上正轨的途中,欧洲局势也有好转,但对于整个欧债局势来说还是不能乐观看待,欧洲各国仍面临巨大挑战,市场依然充满变数。随着问题越积越多、牵涉面越来越广,各界人士担忧之心也越来越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日前警告称,全球经济有面临“失去的十年”的风险,除非各国一起应对增长威胁。拉加德表示,在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中,没有国家或地区可以独自发展。如果各国不相互协作,全球可能进入不确定性加重、金融动荡及全球需求崩溃的螺旋式下滑局面,最终,全球或面临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失去的十年”。

 

  加拿大央行行长、全球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新任主席卡尼也表示,欧债危机汲取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有造成全球动荡的危险。当全球流动性出现回落时,动荡增加,经济活动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很快显现。


 

 2.意债务大到无法救 欧元区受考验
 

    有意大利议员对媒体表示,蒙蒂的声望能够帮助意大利赢回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分析人士也认为,蒙蒂的经济专业背景将有助于帮助意大利制定经济改革措施,而他的无党派背景以及他在欧盟任职多年的经历也将有助于他被各党派接纳,组建更广泛的执政联盟,从而促进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推行。
 

    截至去年年底,意大利公共债务总额高达1.84万亿欧元(2.5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8.4%,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次于希腊。意大利十年期国债利率9日上涨至超过7.5%,一举突破7%的危险警戒线。两项指标均超过迫使爱尔兰和葡萄牙决定离开私人市场、寻求国际援助时的水平。经济学家认为,当一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突破7%,该国将无力承担高额利息,有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从爱尔兰、葡萄牙和希腊救助情况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旦越过6%关口往往就开始狂飙,一旦超过7%就不得不申请援助。这意味着,如果形势得不到控制,意大利离申请援助就不远了。而鉴于意大利债务总额超过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三国总和,占目前欧元区总债务的比例高达23%,因此一旦意大利爆发危机,后果将非常严重。

 

    在欧元区及欧盟层面,也出现债务危机与政治决策之间更趋明显的矛盾。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渐趋加重以来,欧盟不断开会、磋商、出台救助方案,但都不彻底、不坚决,究其根本,还在于应对危机政治意愿的缺失、政治领导人出于选举的考量和成员国之间政策协调的勉强。

 

 

 3.欧债问题引发深思 凸显制度缺陷

 

    欧洲各国频频出现债务问题,不免让人对制度产生怀疑。欧洲多国长期低增长、高支出,改革当前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主要项目之一的高福利制度才是解决债务危机、恢复经济活力的长远之计。但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然积重难返,公众舆论阻力极大,绝大多数改革将止步于小修小补,大的变革必定举步维艰。
  

    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军费支出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发展。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免费医疗保健、长期失业救济、高额养老金、悠长假期等。高福利也逐渐成为政党竞争上台的筹码。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债务问题开始暴露,失业率也长期居高不下。2010年,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0%,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失业率均超过12%。随着债务危机迅速蔓延,欧洲各国终于被迫紧缩财政与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亢龙当衰,物极必反。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滞胀危机已凸显凯恩斯主义治标有余治本不足,近二十多年来一次比一次凌厉的金融风暴及至此轮重创美欧的全球金融海啸与经济衰退,更证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由放任经济思潮得逞一时不过是完全私有化市场经济繁荣时代的回光返照而已。西方经济面临“一松就虚泡高胀,一紧就虚实俱下”的两难,而凯恩斯与反凯恩斯两种对立的主流经济理论对经济危境均回天乏术决非偶然,正是西式完全私有化经济面临重大转折的先兆。

 

    政府总是在贼喊捉贼,危机发生时就削减社会福利,使得民众难以相信政府。而享受过福利资本主义繁荣的民众,却怎么也无法理解政府把经济搞得如此一场糊涂江河日下,在许多有钱人更有钱时,穷人却失业高企福利滑坡,要勒紧裤腰带苦苦支撑。无人愿意面对冷酷的现实:依靠政府举债、民众超前消费透支未来而营造的泡沫化经济已走火入魔恶性循环,曾经挽救西方资本主义的凯恩斯革命似乎要走到头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