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两高发布办理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严惩“掏洞深挖”“蚂蚁搬家”式盗挖滥挖黑土行为

文 / 小亚 2025-05-07 12:51:33 来源:亚汇网

  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在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典型案例。

  《法治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解释》对实践中非法开采属于矿产资源的黑土的行为,明确可以非法采矿罪定罪处罚;并对严重污染黑土地行为,掩饰、隐瞒犯罪行为等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切实加强黑土地资源保护,依法从严惩处盗挖、滥挖黑土等导致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行为。

  降低入罪和升档量刑的标准

  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说,《解释》充分体现了严厉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决心和鲜明司法导向。

  吴兆祥举例说,《解释》在以往司法解释关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和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基础上,适当降低了入罪和升档量刑的标准。

  针对实践中对“掏洞深挖”式和“蚂蚁搬家”式盗挖、滥挖黑土行为如何定罪量刑问题,《解释》参照黑土地保护法以黑土的体积(立方米数)作为行政处罚标准的做法,明确可以将采挖黑土的体积(立方米)数量作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一种入罪标准,切实严密刑事法网。

  《解释》规定了破坏黑土地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认定及入罪标准。对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的“非法占用耕地,改变被占用耕地用途,造成耕地毁坏”采用整体认定模式,针对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黑土地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入罪门槛。对于永久基本农田,非法占用并毁坏达到“三亩”或者非法采挖黑土达到“五百立方米”的,可以入罪;对于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黑土地,非法占用并毁坏达到“六亩”或者非法采挖黑土达到“一千立方米”的,可以入罪,以加大对粮食安全的保护力度。

  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李相波说,《解释》第一条在以往关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五亩”“十亩”入刑标准基础上,第三条在以往污染环境罪“十亩”“二十亩”和“五十亩”升档量刑标准基础上,均按一般标准的60%设定了针对黑土地的入罪及升档量刑标准,体现了对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从严惩处的鲜明司法态度。

  李相波说,目前,个别地区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已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利益链条,上游犯罪分子实施盗采等犯罪行为,下游犯罪分子实施后续的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犯罪行为。李相波说,《解释》在严厉打击上游犯罪行为的同时,对下游行为规定要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进行打击。上下游犯罪分子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进一步实现对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的全链条打击。

  最高法还发布了3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典型案例,从严惩盗挖、滥挖黑土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以合法形式掩盖盗挖泥炭土的行为,严惩污染黑土地的行为3个方面展示了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黑土”粮仓。

  探索综合履职助力生态修复

  自2022年黑土地保护法实施以来,检察机关全面落实黑土地保护法,努力为黑土地等农用地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副厅长罗庆东说,2022年以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非法占用农用地罪319件360人,起诉2459件2925人。其中一些案件就是非法占用黑土地的案件。此外,一些涉及黑土地案件以非法采矿罪、盗窃罪等处理。

  罗庆东介绍了检察机关办理涉黑土地等农用地案件的主要做法。检察机关切实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法定职能,按照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高质效办好涉黑土地等农用地相关犯罪案件;注重打好“四大检察”“组合拳”,积极探索通过综合履职等方式助力生态修复,破解公益损害“轻刑化”与损害修复“高成本”之间的矛盾;此外,还结合办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促进堵塞漏洞、建章立制。

  《解释》发布后,检察机关将如何开展后续工作?罗庆东说,检察机关将依法严惩涉黑土地相关犯罪,同时,做到精准打击。进一步健全完善黑土地资源等领域行刑衔接机制建设,充分运用提前介入、会商研判、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有效形成打击预防破坏黑土地资源违法犯罪的合力。

  集群打击摧毁犯罪利益链条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公安机关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全力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3年以来,公安机关破获涉黑土犯罪案件150余起。”公安部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副局长许成磊介绍说,公安机关组织区域会战,强化集中攻坚,连续组织开展“昆仑”专项行动、守护耕地安全“金风”行动,将打击黑土犯罪作为重中之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针对涉黑土地犯罪发案地域集中、时段集中的特点,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指导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建立警务协作机制,在冬春之际组织开展打击破坏黑土资源犯罪区域会战,紧盯“采、运、销”关键环节,深入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

  公安机关还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推动综合治理。许成磊说,公安机关会同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强化自然资源领域行刑衔接工作的意见,细化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检验鉴定等举措,着力从机制上解决线索发现难、检验认定难、涉案物品处置难等突出问题。公安机关将案侦工作发现的监管漏洞和风险隐患及时通报行政主管部门,推动优化对建设项目剥离黑土等监管机制,切实解决以清淤之名行盗采之实等问题。

  许成磊说,《解释》发布后,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对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纵深推进打击破坏黑土资源犯罪区域会战,更加注重打早打小;对跨区域、网络化重大犯罪案件,创新集群打击模式,坚决摧毁犯罪利益链条,更加注重打深打透。此外,公安机关还将把打击破坏黑土资源犯罪纳入生态警务机制建设的重点任务,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和数据研判平台,不断提升侦查打击的专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解释》于5月6日起施行。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