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台湾少子化:年轻人只想爱不想生

文 / 芳芳 2015-09-28 16:19:00 来源:亚汇网

  聚焦理由

  9月新学年开始,台湾嘉义家职女校校长杨世圳不得不作出艰难的抉择,这所60年来只招女生的学校,今年首次招收了90名男生。“学生少了,学校得面对现实。”杨世圳说。

  而为了应对台湾“少子化”的冲击,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计划在未来五年撤销合并60多所院校。

  现象

  年轻人只想爱不想生

  台当局“发展委员会”近期公布人口推估,台湾人口负增长时间将提早4年到来,由原先的2026年将提早至2022年,这代表此后台湾人口数将趋向萎缩。

  “岛内的实际生育率水平为全世界最低。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大,由于台湾经济不景气,薪资福利水平低,许多年轻人不敢生小孩;另一方面是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很多在科技、金融等行业上班的白领为了追求生活的自由和品质,生育意愿普遍不高,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台湾大学儿少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薛承泰说。

  34岁的台北白领张黎欣和丈夫结婚6年,至今没要孩子,“因为不能给孩子安全感。”张黎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小孩一直念公立学校,5岁至初中都免学费,再念到大学毕业,大约需要500万元(新台币,下同)。但这只是理想状态,5岁前孩子还要读幼儿园,每月要交1.5万元,上小学后学费免了,但每个月要交给安亲班(安亲班:类似托管班)1万元,小孩每学一门才艺要交5000元,如果孩子需要课外补习,还要交三五万元的补习费。

  台湾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普通家庭养育一个小孩,从出生到20岁平均花费573万元,以台湾当局“主计处”公布今年1月份的平均工资3.86万元计算,上班族得不吃不喝12.4年,才能凑足这笔钱。

  张黎欣只是台湾众多“丁克族”的一个缩影。如今,“不婚、晚婚、不育、不怕离婚”在台湾年轻一代中颇有市场,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少子化”对台湾社会的冲击。

  探因

  都是“少子化”惹的祸

  从英国留学回台3年的张宇,至今仍顶着“流浪博士”的头衔。由于没有被正式聘用,张宇过着“候鸟式”的生活,每周几乎都在台湾多个县市奔波,赶赴“台艺大”等5所高校授课。

  张宇绝非个案,他不过是台湾“流浪博士”群体的一员。由于毕业后工作无着落,近年来台湾有一批博士生奔波于台湾各所大学,以兼职代课的方式,赚取微薄收入,被称为“流浪博士”。

  “‘流浪博士’的背后其实是‘少子化’带来的高校倒闭潮和教师失业潮。”台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高校生源均会出现大幅度缩减,预计5年内台湾大学数量将从现有的162所减至100所。未来8年,将有1.2万名大学教师下岗或失业,约占整体高校教职员工的三成。

  “少子化”由学校的“神经末梢”逐渐往上传递,“招生难”首当其冲。由于新生数量不断萎缩,今年2月,台湾当局宣布大学本科、硕博士班全面减招。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黄雯玲表示,“少子化”的严重冲击将出现在2020学年,届时台湾院校的学生数量,将从2013学年的113.6万人减为82.1万人。

  影响

  台劳动力不足亮红灯

  “少子化”也造成台湾劳动力补充的困难。与此同时,需要照料安养的老年人口却将快速增加。在“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双重冲击之下,台湾社会将不堪重负。

  台湾“内政部”表示,今年台湾地区出生婴儿数应该可以维持和去年21万人相同水平。不过台湾大学儿少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薛承泰认为,明年婴儿数难突破20万人,且应注意劳动力不足、人口素质的问题。

  据台湾媒体报道,薛承泰指出,这两年出生数表现确实比预期来得好,代表人口政策有帮上一些忙,但未来十年将面临“18万婴儿保卫战”,因人口结构的因素,生育主力30到35岁的女性人口数将逐年减少,明年较难维持20万出生婴儿数。

  薛承泰建议,应该开始正视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以及如何提升人口素质,保有台湾竞争力。

  应对

  台湾频出新招促生育

  为了鼓励台湾民众多生孩子,台湾鼓励生育的政策花样百出。台当局采取的最直接方法是发放生育津贴。

  自2012年起,台当局针对父母有一方在家照顾2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每月补助孩子2500-5000元不等;对于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家庭,每月发放17880元的“特殊境遇”津贴,直到小孩长到18岁。

  台北市还推出“助你好孕”专案,为年轻夫妇提供多项福利,比如免费体检,帮助每对夫妻安心生下健康宝宝;小学、公立幼稚园开设“课后照顾班”,负责在课后照顾孩童等。

  台湾各县市则纷纷发放一次性的生育津贴,例如台北、金门、马祖的生育津贴为2万元,其中马祖对于第二、三胎的津贴,分别为5万元、8万元,金门对于多胞胎的津贴,每胞胎一律补贴4万元。

  为了“催生”,台湾岛内企业也不遑多让。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近日宣布,鸿海员工每生一胎宝宝,公司就补助7万元,生得越多,领得越多。信义房屋推出生育第一胎发放3000元津贴,生育第二胎发放12万元的生育奖励金,奖金额度为各企业之首。

  及早应对“少子化”冲击

  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湾妇女平均一生仅生育1.065个子女,生育率世界最低,远低于传统理想生育率2.1,如果不尽早应对,台湾将落入“又少、又老、又穷”的困境,生活水平也会急剧下降。

  从人口学理论分析,生育率在2.1以下的称为“低生育率”,1.3以下的为“超低生育率”,1.0以下的为“灾难性低生育率”。

  近年来,台湾“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家庭风险。“少子化”将导致家庭生命周期缩减,导致独生子女、双独家庭、无子女家庭上升,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二是“人口红利”消失。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减少,造成企业招工难;“少子化”也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而老年人口的需求将超越年轻人口的供给,带来养老难题。三是观念偏差。“不婚、晚婚、不育”等观念会形成巨大的超低生育率惯性,在相当长时间造成人口减少。

  台湾应该如何应对“少子化”的冲击?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表示,首先,需要鼓励生育,持续推动实施生育津贴发放等社会福利政策,培养乐于生育的社会环境;其次,针对“不婚族”“丁克族”等社会现象,从教育方面入手,向台湾民众宣导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观。此外,面对劳动市场人力短缺及人口老化问题,主要是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开发高龄劳动力。

  何为“少子化”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少子化”代表着未来人口可能逐渐变少,对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何为“三限六不”

  三限是指限校、限量、限领域,六不是指陆生来台不加分、不影响台湾学生就学权益、不编列陆生奖学金、不允许陆生校外打工、不可考证照、不得报考公职人员考试等六项规定。

  “少子化”严重致生源不足

  台湾高校欲提高

  陆生奖学金比例

  自从2008年台当局教育部门订定大陆学生赴台的“三限六不”原则的框架,使得陆生无法获得台当局提供的奖学金。但由于台湾“少子化”现象严重,造成台湾多校生源不足,很多学校与企业联合推出校级奖学金吸引陆生赴台。虽然奖学金金额不菲,但却有名额限制。

  台湾义守大学校长肖介夫表示,因陆生不能享受台当局拨款的奖学金,学校目前为陆生提供的奖学金多为企业赞助,为了吸引陆生赴台,学校曾提出相当诱人金额的奖学金,但比例控制在陆生总人数的5%至10%左右。“有很多陆生反映奖学金名额限制过于苛刻,应让更多陆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肖介夫说,学校目前就读的陆生都很用功,成绩也都很不错,学校在考虑放宽对陆生奖学金名额限制。“因为学校获得企业赞助的资金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为了今后长远考虑,不敢将现有金额一次性发放。但陆生的读书精神是全校师生有目共睹的。下一步学校准备将奖学金单项金额下调,将名额比例增加至15%,但不会减少对陆生奖学金总额的金额,反而需要再增加。”

  ■福建日报 人民政协报 华夏经纬网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