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可转债跌出机会了吗?

文 / 雅山 来源:亚汇网

   A股近半年的下跌也波及了可转债市场,很多发行可转债公司股价的下跌导致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已经低于转股价格,可转债的股性完全消失,目前多数可转债的价格已经跌破票面价格,最低的价格已经跌至每张80元以下。

   跟随A股下探统计显示,至上周五收盘,在80只目前交易的可转债中,转股溢价率为负(转股价格低于股票价格,具有转股价值)仅有5只,其余75只可转债的转股价均高于二级市场股价,甚至其中还有4只可转债的转股价比二级市场股价高出1倍以上。

   一二级市场齐低迷

   可转债今年以来的走势与A股市场的走势大致相同,中证可转债指数1月28日创下年内最高的310.97点,而上证综指则在1月29日创下年内最高的3587.03点后下跌了5个月。

   到6月底,由于多数可转债的股性已经完全丧失,可中证可转债指数在6月28日达到了近期的最低点——272.35点,此后在A股触底反弹的带动下,上周五报收至281.37点。

   虽然近期中证转债指数略有回升,但难掩转债市场的疲弱——老债多数跌破发行价,新债上市便破发。上周五上市的华通转债以每张98元开盘,开盘后震荡下行,至收盘报收于每张96.60元,盘中最低下探至95.21元。

   目前,新发行的转债上市后是否跌破票面价格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关键是能不能发的出去?

   最新发行的湖广转债的网上中签率创可转债信用发行改革后的新高,中签率达到1.013%,相当于每个账户中10签;而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者数量为零,若不是作为承销商的中泰证券超额包销,湖广转债有可能胎死腹中。

   从湖广转债发行公告看,当原股东优先认购的可转债数量和网上网下投资者申购的可转债数量合计不足本次发行数量的70%时;或当原股东优先认购的可转债数量和网上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可转债数量合计不足本次发行数量的70%时,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将协商是否采取中止发行措施,并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从发行结果看,网下机构无人问津,网上申购中签率高达1%。至缴款时,又有不少投资者弃购。而老股东优先配售占比仅为16.55%。最终中泰证券包销可转债的数量约为581万张,包销金额为5.81亿元,包销比例高达33.55%,占网上中签者三成以上。

   究其原因,湖广转债的转股价格为每股10.16元,而二级市场股价为每股8.36元,正是因为股价的严重倒挂导致可转债的股性完全丧失,申购的投资者在可转债挂牌之后就面临着被套的风险。

   而不到1年前的2017年9月份,可转债信用申购新规落地。紧接着,多只可转债备受投资者追捧,因为当时可转债如同一张“免费彩票”,在投资者和市场间掀起一股空仓顶格申购的热潮。雨虹转债、林洋转债、金禾转债等可转债备受追捧,其中,雨虹转债的中签率首创新低,网上中签率仅为万分之0.13。可以说,与湖广转债1.013%的网上中签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A股的低迷传导至可转债市场,让可转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同样低迷,但目前排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还有众多,因为再融资新规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实施后,再融资的门槛被大幅提高,而发行可转债则成了再融资的捷径。

   数据统计显示,到上周五,今年已有154家上市公司发布转债预案,拟募资总计超过3600亿元,再加上2017年尚未实施的预案,目前有近180家公司发布转债预案,累计募集金额约5000亿元。其中,发行规模超百亿的有8家公司,除中国交建、中国铁建外,其他6家都是上市银行。

   业内人士指出,从某种程度上看,除非大幅度下修转股价,否则很多可转债的股性已经完全消失,逐渐成为鸡肋品种。

   关注转股价格下修机遇

   可转债的下跌是投资者的不幸,但也可能是投资者的机会,除了如果A股反弹带动可转债价格回升外,上市公司下修转股价格同样也是投资者的机遇。

   近期,迪龙转债和蓝思转债发布董事会下修预案,这是继骆驼转债、江南转债、江银转债和无锡转债之后,今年第5和第6个转债下修案例。仅半年时间就有6起下修预案,也是2008年后转债市场的又一轮“下修潮”。

   历史上转债下修多出于避免回售的目的,如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股价大跌,大量转债为避免回售而选择下修。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6起转债下修中,仅有江南转债是受到回售压力下修,其余5只均未面临回售压力,属于主动下修。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今年以来转债主动下修的次数明显增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用申购之后大股东很多参与了转债配售,而一旦转债上市后跌破面值,则大股东就会出现亏损。有些大股东自身流动性吃紧,转债申购资金是通过股权质押或借款等方式获得,此时就会陷入减持转债则亏损,不减持则面临流动性压力的两难境地,选择下修转股价也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如近期的迪龙转债,其下修原因就与大股东转债持仓较高,出现浮亏有关。雪迪龙大股东敖小强持有转债3.27亿元,占转债总量的62.86%,因此选择下修也是顺理成章。

   此外,发行可转债的银行有补充资本、降低财务费用等需求。由于银行转债在转股之后可以用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因此一般都有较强的促转股动力。尤其在今年非标监管趋严,表外资产回购表内的背景下,银行出现资本金不足的困境,因此多家银行发行转债,用来补充资本金。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转债对转股更加有动力。如此前的江银转债和无锡转债,就是银行转债下修的典型案例。

   一旦上市公司决定下修转股价格,那么意味着可转债的股性将大幅度增强,投资价值就将显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