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周二(4月6日)表示,美国及其盟国正在考虑联合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
当被问及拜登政府在国际奥运会前的计划时,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Ned Price)对记者说:“这(联合抵制)是我们当然希望讨论的问题。”他补充说:“协调一致的做法不仅符合我们的利益,也符合我们的盟友和伙伴的利益。”普莱斯说,美国尚未做出决定。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表示,中国以外的国家和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们抵制明年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但中国不会坐视不管。
分析师表示:“西方政府和企业面临着来自中国人权倡导人士和政治批评人士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要求抵制北京2022年冬奥会。”他们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将通过政治制裁和商业报复来惩罚抵制奥运会的国家,但在体育抵制的情况下将给予更大的严厉惩罚。”“活动人士关注的焦点是北京方面对新疆维吾尔族的有针对性的镇压,一些西方政府称之为‘种族灭绝’,”报告称。“随着开幕式临近,抵制活动人士所称的‘种族灭绝运动会’的呼声将越来越高,这将增加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的风险,不管他们决定抵制与否。”
欧亚集团的报告称,抵制奥运会的支持者辩称,“有必要惩罚中国对西藏和新疆少数民族的系统性歧视、对香港政治自由的打压以及对台湾的敌意”。
欧亚集团列出了三种可能的情景:外交抵制、体育抵制或所谓的“局外人情景”。
1. 外交抵制
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有60%的可能性)是美国加入至少另一个主要西方国家的行列,以所谓的外交抵制奥运会。分析人士解释说:“外交抵制在这里被定义为降级或不派遣政府代表参加奥运会,并采取其他高调的措施来否认北京作为东道主的风头。”
欧亚集团说,可能进行外交抵制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一些欧洲国家也可能加入。
然而,在亚洲,日本、印度和韩国等与中国有着“更复杂的政治动态”或更深层次的经济关系的美国伙伴,预计不会加入抵制行动。
欧亚集团认为,外交途径是最温和的方案。
2. 抵制运动
在这种可能性为30%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西方国家可能会阻止他们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或许是通过施加国内政治压力。经济抵制的定义是禁止美国观众、广播公司和赞助商参与。
欧亚集团的分析人士表示:“体育和经济上的抵制让观众更难忽视,这将迫使北京方面进行更严厉的报复,可能包括外交冻结和更广泛的消费者抵制西方品牌。”
3.“轻度抵制”
分析人士说,这是西方和中国之间紧张关系缓和的一个例外情况,届时将出现“有关奥运会的温和政治声明”,但不会出现正式的抵制,并将其称为“轻度抵制”。
他们说,这是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只有10%。他们还说:“目前没有太多理由对中西关系的发展轨迹感到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元首可能会以日程安排冲突或其他非政治理由为由拒绝参加奥运会。“口头上对北京作为东道主的支持远远不够,但不会宣布抵制,也不会表现出西方的统一立场,”报告称。
分析人士表示:“北京方面几乎肯定会对参与抵制的国家进行报复。”“北京对外交抵制的直接回应可能是对西方事件的相互抵制,以及对知名抵制倡导者的制裁。”“如果一家公司不抵制奥运会,就有可能在西方消费者面前损害其声誉。但如果它这么做了,它可能会被挡在中国市场门外,”分析师们表示。尽管如此,分析人士表示,大多数企业可能会选择参加奥运会,因为“失去进入中国市场的潜在成本可能会超过对西方消费者反对的担忧。”欧亚集团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