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美国选举闹剧: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网络舆论是如何误导美国政治的

文 / 浩宇 2021-01-11 09:32:49 来源:亚汇网

   大概在1700年前,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得知老百姓因为受灾没有粮食吃的时候,说过一句特别可恨,但又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叫做“何不食肉糜?”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老百姓既然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去吃皮蛋瘦肉粥呢?”当然皮蛋瘦肉粥是我演绎的,也可能是菠菜鸡肉粥。

   什么粥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晋惠帝,对于民间疾苦的疏离。过往的历史书中,把晋惠帝这种言论,说成是他个人白痴的表现,这当然不能说是错,但如果站在历史的纵轴上,鞭笞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晋惠帝个人,并不能掩饰西晋统治阶级与底层百姓整体疏离的真相。

   美国国会被“攻占”

   这就如同当下的美国媒体,鞭笞特朗普煽动支持者“攻占”国会山,并不能掩盖美国精英阶层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对于底层美国人民的抛弃一样。

   用那句比较文艺的话说,就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篇雪花是无辜的。

   那么,自诩为美国精英阶层的统治者们,是如何被网络舆论误导,逐渐脱离“人民”的呢?

   一、美国社会的分裂,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精英阶层对底层声音的忽视造成的

   这两天,估计全世界的媒体都被美国国会山被“攻占”的消息刷屏了,而毫无意外的,一向喜欢与特朗普作对的美国新闻媒体,在事情发生的第一瞬间,就给那些闯入国会的特朗普支持者,打上了“暴徒”的标签。

   与之相对应的,是推特迅速地禁言了特朗普的账号,罪名当然是现成的:煽动暴乱嘛!

   然而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明显解决不了问题。因为真正的问题是,在以往特朗普那些拙劣的谎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支持者点赞呢?

   换句话说,不管是“暴乱”也好,还是“革命”也罢,都是一个风险系数非常高的行为,历史上无数智者,竭尽心力都不一定成功,凭什么特朗普用拙劣的谎言,就能忽悠几千万人支持自己?

   现在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美国社会的分裂,实际上用“分裂”这个词本身,就是美国精英阶层一个巧妙的话术。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白人和黑人互相歧视,那么你可以说美国社会是在分裂。但现在美国的状况是白人单方面的歧视黑人,黑人努力地想融入白人主导的精英阶层却不能实现。

   舆论铺天盖地影响人们认知的写照

   那些美国精英阶层主导的媒体,用社会分裂这个即成的事实,掩盖了造成分裂的原因。真相是:随着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美国社会的话语权也开始向精英阶层集中,那些底层的“白右”和“黑左”们,一起被抛弃了。

   用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明,很多朋友看网上别人发的帖子,觉得别人各个收入都很高,感觉一个月不挣个几万块,都是在给祖国拖后腿,可是你再反观身边真实的工资水平,远远不是那么一回事,领导人都说了,6亿人月收入只有一千。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上个网,大家就都喜欢吹牛了吗?当然不是,固然网上说自己收入很高的人之中,有些是骗人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收入低的那部分人,要么不上网,要么上网也不说话。

   这里面有两个很简单的逻辑,第一是没时间,第二是没心情。一个月就赚2000块钱,谁好意思上网去说呢?

   这样一来,就形成一个特殊的现象是,所谓的网上舆论,很多时候代表的是收入高的那部分人的舆论,而不是全部国民的心声。

   这种现象,当然不是中国独有的,美国贫富差距更大,这种现象当然更突出。美国媒体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只是精英阶层的价值观,不能代表美国底层人民。

   但是不说话,不代表没有话说。长此以往的分裂下去,底层的美国人民声音无法向上传达,慢慢地就积累成了即将喷发的火山岩浆。

   二、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导致了其统治阶层不自然的,会偏向经常在网上发出自己声音的精英阶层

   正如前文举例子说到的情况一样,这种舆论导向更偏向中产阶层以上的现象,在美国有,中国也有,那么为什么会在美国矛盾更激烈呢?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仅从选举制度的角度来看,明显是美国的选举制度,要更容易受到舆论的错误引导。

   美国人说自己的选举制度是“民主”,其中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两党制,和选民一票一票选出总统这两件事。

   两党制且不去提,仅从选民一票一票选出总统这件事本身来看。首先是总统候选人是被资本控制的两党提名的,这首先就背离了真正民主的本意。

   其次从总统候选人和选民之间的互动来看,一个总统候选人为了赢得选举,他就必须抛出自己的执政理念,而这种执政理念的来源,首先就是要调查到底人民最关心什么事情。只有总统候选人给出的执政方向,满足了更多人的诉求,他才能赢得选举。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那么这些总统候选人能从那些地方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呢?在互联网出现以前,是通过一层层的本党人员,收集每一个区县人民的诉求,然后汇总起来选择的。而在互联网普及以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民意调查,是美国选举制度的重要一环

   这个时候,经常在网上发出自己声音的精英阶层们,显然就比那些整日忙于生计,没办法在网上到处发帖,或者是羞于发帖的底层人民,更容易得到统治者的关注。

   而更不幸的是,这种舆论对政治的错误导向,是一个能够完整闭环的事情。也就是说,当总统从网上了解到这些网民的诉求,提出相应的法案之后,很快就能获得支持。那么在总统看来,他的民调就是成功的。

   这个过程之中,唯一被忽视或者被有意无意伤害的,正是那些在网上平时不说话的人。但正如前文说道的,不说话,不代表没话说。

   这些被忽视的美国底层人民的声音,长期被舆论所覆盖,被统治者所忽视,汇聚起来,就铸造了特朗普四年前的奇迹。当时在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希拉里会赢的情况下,特朗普赢了,这就是那些被忽视的声音的威力。

   三、那么当作为统治阶层的社会精英们,意识到了舆论把政治导向错误方向的这个问题,美国能回到过去吗?

   如果说在特朗普之前,美国的精英阶层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底层人民的声音的话,那么在此之后,当作为统治阶层的社会精英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美国还能回头吗?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文章的最开头就已经给出答案了,当1700年前晋惠帝问出那个著名的“何不食肉糜”的问题之后,我相信他身边的人很快便会给他解释事情的真相,他也能够明白老百姓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更别提皮蛋瘦肉粥的事情了。

   但问题是,终西晋一朝,这种统治阶层与底层百姓疏离的现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到了南北朝时期那些尚清谈的士大夫们,整日沉迷于讲鬼故事,却不去关心民间疾苦,就是典型的例子。

   同样的,美国主流舆论对底层声音忽视的现象,也不会改变。科技越发达,互联网越普及,那些掌握着知识和信息的精英阶层,就越容易彻底占领舆论阵地。

   而统治阶层,就越依赖于从互联网获取的信息,那么顺理成章的,主流舆论对底层声音的忽视,包括由此带来的美国精英阶层与真正底层的疏离,就越严重。而疏离发展到最后,就是排斥。

   所以说,打倒特朗普这个不称职的“精神导师”,抓几个冲入国会的“暴徒”,以民主党为代表的美国建制派,恐怕还是无法让美国回到过去。

   四.结语

   前两天看一个关于特朗普支持者“攻占”国会山的采访的时候,一个美国记者问抗议者:“你们为什么要冲击国会?”

   然后那个抗议者非常愤怒地说:“我怎么知道!”

   这个采访实际上很能说明问题。国会山是一个代表美国建制与秩序的地方,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要“攻占”国会山的抗议者,愤怒却是真实的,这就正是美国当下社会生活的写照。

   那些处在社会底层,平日里不会被主流舆论顾及的人民,他们虽然不爱说话,但愤怒起来,同样很可怕。

   前车之鉴,后车之辙。美国存在的问题,我们是不是也存在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