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消息面
3月21日美股盘前,拼多多跌近1.85%。
相关新闻消息
提到拼多多你会首先想到什么?”低价、砍一刀、假货很多“,这是绝大数人对于拼多多的印象,并且这段时间拼多多也是因为“砍一刀”频繁地上热搜,可以说拼多多成也“砍一刀”,败也砍一刀,接下来和大家唠唠这个快速崛起又负面消息缠身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简介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开发商是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黄峥。2016年拼多多单日成交额就超过了1亿元,7月拼多多用户数破1亿人。2017年霸占1一个月的iOS购物类的下载总榜第一,2018年上市发行价19美元,市值达到了240亿美元。【以上引用于百度百科】
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崛起的拼多多
从拼多多的简介可以看出拼多多的崛起速度非常的快,几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从这三个方面和大家唠唠,拼多多的崛起:
天时:其中的说法就是一种“阿里巴巴的判断失误”,最初的网购就是为了省钱,所以淘宝那几年也是一直在做的就是客单价非常低的市场。当年阿里巴巴判断电商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了,所以开始放弃“低价”市场,那段时间的打假整治估计不少淘宝店主还有印象,这次打假标志着淘宝完全放弃了这个低价市场,也标志着阿里巴巴将于“三四五线”的市场无缘。
地利:拼多多的成立的那年正好是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候,当时企鹅家的微信当时已经成为了国民级的应用,并且企鹅一直想去“阿里巴巴”的购物领域分一杯羹(当年投资了拍拍、易迅,创建了QQ商城,投资了京东),当时拼多多获得了企鹅的投资,当然企鹅也给了拼多多足够的扶持,把拼多多放在了推荐的首页位置好长时间,并且不会限制拼多多的分享,再加上拼多多的运营,几乎保持了很长时间的用户增长。
人和:我认为拼多多的人和就是运营,几乎把社交购物玩到了极致,就像是“砍一刀”这个功能,当时刚出的时候有多火,几乎每天有好几个好友邀请我砍一刀,或者是“拼团”买便宜的东西,这类的好处就是通过已经有的用户基数来做到裂变,几乎做到了短期内保持了新用户的高速增长,而这类选择砍价和拼单的人,多数都是喜欢贪“小便宜”的人,这就和拼多多的定位很相似,用户的留存量也非常大。
为什么拼多多的风评如此差?
成也“社交游戏”败也“社交游戏”,拼多多靠着社交的分享成功在购物类别中站稳了脚跟,市值一度超过京东,交易量一度超过阿里。但是随着增长的放缓,通过”社交游戏“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也突显出来了。
首先就是砍一刀的模式确实很烦人,当年你被微信里一个几十年不联系的人就冒出来要求你帮他砍一刀了,你还在忙他还不停的发消息的时候你就恨不得冲过去给他一个大笔都,而且我记得当时一天不止一个这么干的,估计和我一样遭遇的人应该不少,不过看到这种消息直接选择无视。
当然随着砍一刀的人越来越多,“砍一刀”被很多人发现根本砍不到产品,永远都是99.9%。而这就导致了拼多多负面新闻的第一条热搜“律师起诉拼多多欺诈”。
之后拼多多在法院上回应了这个问题“比如砍价页面显示剩下的0.9%不是真正的0.9%,而是0.9996427%,由于页面原因只显示到0.9%”。再后来就是前段时间的热搜了“6万人砍价不成功”的新闻了,当然之后砍不到商品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除了游戏之外就是拼多多的产品了,在拼多多上买过东西的人应该都知道拼多多上的产品质量如何,也就是勉强可以用的程度,能长时间使用地非常少,当然这点也成为了拼多多的风评差的原因。
拼多多的“砍一刀”套路分析
最后和大家聊聊拼多多的“砍一刀”是如何一步步把你骗过来的吧,这个模式说实话还是很值得分析一下的。
通过首页的推送告诉你“您获得免费拿的资格”,你会觉得还有这种好事?点进去的你就掉进了拼多多的陷阱了。(运用了人们占便宜的心理)第二层页面会有几个简单的任务,让你从89%的几率到达了99%,这时候就告诉你:“邀请一位新人,有机会带走商品”(注意这里是“有机会”并不是一定,属于文字游戏,加强你的信任度)。然后你邀请了一位新人,系统接着提示“当日21时获得免费带回商品的资格,当你准时去了,发现免费资格已被领完,然后就开始不显示差百分之多少了,开始显示差多少钱,当然顺便给你减去了几分钱(看似降低了难度,其实只是为了加强你很幸运的印象),顺便推送一条任务“你邀请你好友的某某人就能获得砍XX元的资格”。(继续加强你的幸运感)这时候就差几分了,你开始不甘心,开始疯狂邀人,当然之后再邀请人砍的不是钱了而是金币,差不多这个时候拼多多所说的几率就开始生效了。
拼多多的这个套路玩的就是心理战,当你发现的时候其实已经邀请了不少人了,当然你悟透了这个方式,可以运用在很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