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香港股市:恒科指数大跌超3%。截止收盘,恒生指数跌2.19%或530.23点,报23689.72点,全日成交额3390.92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跌2.32%,报8742.44点;恒生科技指数跌3.37%,报5639.56点。全周来看,恒指累跌1.13%,国指累跌1.53%,恒科指数累跌4.1%。对于港股的波动,中金认为,预期估值计入充分后、新催化剂出来前,资金的分歧一定会加大。应对这种底部不断抬升、但预期又容易亢奋透支的市场,最好的策略是“低迷时积极介入,亢奋时适度获利”,如果不愿意降仓位就在风格上作平衡。
大型科技股全线承压,阿里巴巴跌3.54%,腾讯则跌1.54%。行业板块普遍飘绿,汽车股、半导体股跌幅明显,北京汽车盈警后重挫逾12%;中芯国际大跌超7%;金价创下新高后有所回落,黄金股普遍走低;CRO概念股、体育用品股、机器人概念股、AI概念股等纷纷下跌。
本周港式市场表现
一、汽车股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北京汽车(01958)跌12.79%,报2.25港元;小鹏汽车-W(09868)跌6.07%,报85.5港元;长城汽车(02333)跌4.92%,报15.46港元;理想汽车-W(02015)跌4.7%,报101.3港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5年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385.6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7%。海通国际此前指出,从2月销量数据来看,新年竞争持续白热化,智能驾驶的表现逐渐成为各大车企销量的分水岭。当前,智能驾驶平权催化叠加价格战,车市分化趋势进一步加剧。行业头部企业正通过快速技术迭代构筑护城河,智驾竞争也将单纯的配置比拼转向用户体验之争。
此外,3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长苗圩表示,车企打价格战是短视之举。内卷、价格战最根本的原因是产品的同质化。车市价格战已经持续两年有余,车企和上下游相关行业叫苦不迭,但是国内车市进入缓慢增长阶段,所有车企都希望抢占更高份额,导致价格战难以停歇。
二、黄金股普遍走低
截至收盘,紫金矿业(02899)跌4.95%,报17.28港元;灵宝黄金(03330)跌4.69%,报5.89港元;山东黄金(01787)跌3.53%,报17.48港元。金价在创下历史新高后有所回落,截至发稿,现货黄金报3027美元/盎司。中信期货表示,美元在欧洲交易时段小幅走强,使金价短线承压,但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限制了美元的进一步升值空间,同时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中东局势紧张对黄金形成支撑,空头交易者需谨慎应对。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预测,金价突破3000美元/盎司关键点位后,部分资金存在获利了结需求,加之美股有超跌反弹迹象,或一定程度上制约资金流入黄金的意愿,短期内金价或面临阶段性回调压力。在美国关税政策未落地前,经济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发酵,叠加地缘政治局势风险常态化,市场对避险资产的旺盛需求仍将对金价形成有力支撑。
三、长和系绩后承压
截至收盘,长实集团(01113)跌5.79%,报31.7港元;长和(00001)跌3.57%,报43.25港元。长实集团公布全年财报,营业额455.29亿元,同比跌3.6%;纯利136.57亿元,同比跌21.2%;每股盈利3.89元。全年股息派1.74元,对上财年全年股息派2.05元。长和全年财报显示,按IFRS 16后基准,营业额4766.82亿元,同比升3.3%;纯利170.88亿元,同比跌27.3%;总计全年股息为2.202元,按年跌13%。此前,长和及长实宣布将不会举行全年业绩记者会。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更为关注港口出售。此前3月4日深夜,长和发布公告称,拟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旗下港口资产80%股权,涉及全球23国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据悉,若交易达成,长和预计将获得190亿美元的现金收益。公司或因此转为净现金状态,甚至可能向股东派送特别股息。不过这笔交易尚未完成,仍存在不确定。
四、北京汽车(01958)发布盈警。截至收盘,跌12.79%,报2.25港元。
北京汽车发盈警,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约9.5亿人民币,同比减少约68.6%。主要因受国内乘用车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汽车销量下降;及通过商务政策投入增加提升竞争力。据悉,公司拟于3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批年度业绩。
五、电视广播(00511)逆市涨超7% 下周三将发布业绩 此前预计去年实现显著正数EBITDA
电视广播(00511)逆市涨近7%,截至发稿,涨6.92%,报3.4港元,成交额1610.98万港元。消息面上,电视广播拟于3月26日(下周三)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年度业绩。公司1月曾发布公告称,重申对2024年全年实现显著正数EBITDA的预期,并预计,在不考虑特殊一次性项目的情况下,在截至2024年12月底日止6个月期间将会实现正数净利润。电视广播表示,在截至去年12月底止3个月期间,集团于香港地面免费电视频道的收视率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旗舰频道翡翠台、24小时无线新闻台及其他频道的收视率合计达到81%的市场份额;来自广告客户的整体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此外,尽管香港整体广告市场疲软,集团2024年全年的广告收入仍实现双位数增长。随着更多大型企业广告客户持续回归到集团的电视平台,预计集团的广告收入在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
本周港股市场盘点
一、开拓药业-B(09939)放量飙升。截至收盘,涨50.88%,报1.72港元。
开拓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潜在同类首创的KX-826酊治疗脱发的长期安全性III期临床试验已获得顶线数据。数据显示,该项长期安全性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及临床意义,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表现出色。
二、高伟电子(01415)全天强势。截至收盘,涨8.22%,报32.25港元。
高伟电子公布2024年业绩,收益达约24.94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70.0%。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纯利达约1.19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55.54%。公告称,收益增长主要由于客户的新后端摄影机模组订单增加所致。
三、九兴控股(01836)绩后走高。截至收盘,涨6.45%,报19.14港元。
九兴控股公布2024年财报,全年营业额15.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纯利1.7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派息共106港仙,包括末期息50港仙及特别息56港仙,上年同期末期息派61港仙。2024年全年股息总额为171港仙。
四、 同程旅行(00780)表现亮眼。截至收盘,涨4.03%,报19.12港元。
同程旅行发布2024年业绩。2024年第四季度,该集团实现收入42.3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34.76%;经调整EBITDA 9.98亿元,同比增加39.4%;期内经调整溢利净额6.6亿元,同比增加36.8%。
五、德益控股(09900)股价重挫。截至收盘,跌16.96%,报14.4港元。
香港证监会公告称,于3月10日,德益控股有25名股东及其相关人士合共持有1.622亿股该公司股份,相当于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3.6%。有关股权连同由两名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持有的1.83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9.21%),相当于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92.81%。因此,该公司只有2676.7万股(占已发行股本7.19%)由其他股东持有。
市场机构观点预测
一、海通证券:港股定价权在谁手上?
海通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整体上看,外资在港股存量持股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南向资金的大举流入,南向在港股的边际定价权正逐步提升。分行业看,近期南向资金在港股泛消费、红利板块上的定价权逐步增强,外资在港股科技、金融板块上拥有更大定价权。春季行情已是下半场,后续市场震荡波动或增多,重视存在预期差的消费医药、地产板块,科技是中期维度主线。
二、国证国际:港股回调提供吸纳机会,思摩尔等公司潜力待释放,维持 “买入” 评级
国证国际发布研报指出,港股市场近期出现调整。在连涨 4 日后,3 月 20 日港股显著回调,科网板块领跌。恒指略低开 17 点至 24753 点后大幅下跌,午后最低跌至 24186 点,最终收报 24219 点,全日跌 551 点或 2.23%,主板成交额报 2949 亿港元,较上日多 8.5%。
三、招银国际:吉利汽车、同程旅行、途虎等公司投资价值凸显,上调目标价维持 “买入” 评级
招银国际发布研报指出,全球市场近期表现复杂。3 月 20 日,中国股市连续下跌,恒生科技大跌 3.4%,港股资讯科技、可选消费与地产建筑领跌,仅能源与医疗保健小幅收涨;A 股跌幅小于港股,家电、非银金融与食品饮料跌幅居前,石油石化、国防军工与钢铁上涨。中概股大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 3.8%,富时 A50 期指连续夜盘小幅收跌。欧洲股市回调,德国股指领跌,军工股、汽车与工业板块大跌。美股低开高走后大幅回落,主要指数小幅收跌。
四、农银国际:全球股市普跌,港股 IPO 认购融资上限为10倍杠杆
农银国际发布研报指出,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领域在近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在股票市场方面,多个主要指数表现不一。3 月 21 日数据显示,前一交易日美国股市三大指数均下跌,关税及贸易争端持续影响市场情绪,标普 500 指数中公用事业和能源指数领涨,原材料指数领跌。欧洲三大股市同样下跌,其中德国 DAX 指数领跌。恒生三大指数也全线下挫,科技指数领跌,港股行业指数中仅能源和保健指数上涨,信息技术指数领跌。A 股市三大指数也出现下跌,沪深 300 指数行业中仅能源指数上涨,主要消费指数领跌 。此外,当天沪股通和深股通北向交易额度余额充足,南向分别净卖出 3.92 亿港元和 1552 万港元。
五、高盛:2025 年中国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缓,招商局港口评级下调至“中性”
高盛发布研报指出,鉴于自 2024 年以来多数港口股股价上涨,该行对港口行业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展望 2025 年,预计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将放缓至 1%。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如该行在行业重新定位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产品关税上调前的提前出货可能已经结束,与 2018 年关税上调时提前出货持续一整年不同,此次关税上调进程加快,普通货物需求可能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美国库存销售比已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补货动力降低,且美国 GDP 增长预期下调,这与该行宏观团队对中国商品出口增长 0% 的预期基本相符。近期中国港口的高频数据显示,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低于预期,表明提前出货已接近尾声。
(亚汇网编辑: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