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汇网消息,“虽然这两年来国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疫经验,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城市仍然面临被动局面。”如何总结战疫经验,让经验制度化,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今年两会议案建议的聚焦点。
张伯礼表示,系统全面总结两年多来全国战疫工作及各省市各行业在抗击疫情中的有效经验,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特别在政策层面进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各地在战疫过程中也在不断摸索出新的模式和机制,战疫的效率和救治成功率全面提高。
从今年1月开始,面对传播性、隐匿性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天津打响了全国“奥密克戎防控”的第一场大规模“遭遇战”。尤其在“数字战疫”方面,数字医疗平台微医探索落地的“城市HMO”模式所展现的公共服务能力,经受住了疫情突发带来的巨大考验。
在年初的这场抗疫战中,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全市267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建的“基层数字健共体”,在统一的“云服务”“云药房”等数字平台支撑下紧急上线“微医天津抗疫专区”,联动全国三甲医院13万医生为津城百姓提供免费问诊,并有效保障了包括特殊管控区域患者在内的百姓用药需求。
“疾病预防重在基层,疫情防控同样重在基层。数字健共体重点以慢性病的‘医防融合’服务为基础,不断推进基层卫生健康数字化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在面对疫情突发的危机时,数字健共体应势而上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执行院长闫晋红介绍,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于2020年启动建设,以居民慢病管理为切入口,通过统一的“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及“云检查”的“四朵云”平台,为基层百姓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医疗和健康管护服务。截至2021年7月,天津市267家基层医疗机构已全部签约加入数字健共体。
“在今年1月的疫情爆发前,数字健共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逐步实现了‘云管理’,做到了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并全部开通了统一的‘云服务’和‘云药房’平台,为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提供在线复诊、居家医疗和送药到家等便利服务。”
因此,闫晋红介绍,当疫情突发后,在统一的数字健康服务平台支撑下,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迅速上线“微医天津抗疫专区”。由7800多家三甲医院,共计13万余名医生组成的义诊专家团队,7*24小时为天津市民提供免费在线问诊咨询服务,成为保障天津市民问诊咨询需求和慢病患者用药需求的“空中防疫战线”。
2月16日,天津市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所有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取得此次疫情防控战的阶段性胜利;2月23日,“微医香港抗疫平台”上线,逾2.3万名内地医生再次在线驰援,免费为香港居民提供7*24小时不间断在线咨询、防疫科普等服务,缓解香港医疗系统压力,共同对战疫情。
“现在,数字医疗平台已成为战疫的重要力量之一。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和输出微医和健共体的‘数字战疫’经验,为国内外疫情防控提供借鉴和帮助。”
闫晋红表示,尤其是针对大型城市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数字化HMO展现出了独特的“数字战疫”优势,在面对突发的危机时,能够快速、充分地利用数字健康平台与政府、医疗机构及多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协作。而微医在此次防疫战中快速反应、高效调动资源的能力,也展现了数字医疗平台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