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肉搏多年,同时也多次传出绯闻的携程和去哪儿,终于还是“合并”了。
根据双方的协议,百度将通过此交易完成前拥有的178702519股去哪儿A类普通股和11450000股去哪儿B类普通股置换成11488381股携程增发的普通股。该项交易的股票置换比例是每个去哪儿美国存托凭证可转换成0.725个携程美国存托凭证。交易完成后,百度将拥有携程普通股可代表约25%的携程总投票权,携程将拥有约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
对于管理层,携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梁建章和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孙洁在内的四位携程高管将被任命为去哪儿董事会董事;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和百度副总裁及投资并购部负责人叶卓东将被任命为携程董事会董事。
谈判过程曲折
根据去哪儿公开的资料,在今年5月8日,去哪儿便收到了携程主动收购所有流通股的要约。但6月1日,去哪儿拒绝了这个提议。【详细】
去哪儿和携程虽是死对头,但双方却有八个共同股东,合计持有23%的携程股票以及48%的去哪儿股票。在线旅游行业经过多项错综复杂的投资、并购,新格局最后成了“大携程”对抗阿里去啊系。
互联网行业又多了一个死对头“在一起”的故事。
与今年10月初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前情况大致相同:先是网上铺天盖地的合并传闻,两小时后,合并消息宣布。
10月26日傍晚,携程公告称,与去哪儿合并,合并后携程将拥有45%的去哪儿股份。此次携程与去哪儿合并的形式为,作为携程与去哪儿的大股东,百度出售去哪儿股份,然后百度将拥有携程25%股份,成为携程第一大股东。
包括携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梁建章先生和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孙洁在内的四位携程高管将被任命为去哪儿董事会董。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和百度副总裁及投资并购部负责人叶卓东被任命为携程董事会董事。
外媒统计,携程与去哪儿两家公司合并市值达到156亿美元。合并后双方CEO内部邮件都透露,未来去哪儿将继续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运营。
合并消息公布后,在美上市的携程、去哪儿、百度股价全部大涨。作为大股东,百度因此成为BAT中在线领域最大受益者。而腾讯作为与携程共同投资过艺龙、同程网的投资方,也将在在线旅游与百度站在一起。在线旅游将形成“大携程”与阿里“去啊”对峙的新局面,共同掘金在线旅游市场。
携程与去哪儿,一家是老牌在线旅游商,一家是后起的旅游垂直搜索平台。后者在2011年获百度3.06亿美元战略投资,百度成为去哪儿网第一大机构股东,随后百度通过几次增持,持有去哪儿62%股份。截止今年5月,百度持有去哪儿51.4%股份,且拥有68.7%的投票权。【详细】
对于携程、去哪儿合并交易本身,相信在旅游行业已经被刷屏了,对在线旅游行业的深刻影响已经有很多解读文章,笔者只想从百度本身来谈一谈,这桩交易是多么深得人心。
实际上,早在2014年初,就传出过百度要把去哪儿并入携程,然后入股携程的“绯闻”;今年4月1日愚人节当天更闹出过“携程控股去哪儿”的新闻。没想到的是,半年前的“戏言”如今居然成真,只是交易金额略有出入而已。
在2014年一度闹出合并传闻之后,携程CEO梁建章火速投资途牛、同程,有秀肌肉的意味,显然也是为了在日后谈判中赢得更多筹码。
但对于去哪儿CEO庄辰超来说,如果遭遇“卖身”想必一定会在心里埋下不甘和屈辱,为此去哪儿和携程的战斗立刻升级,开始了疯狂的“烧钱”举动。有评论认为反正是抱了百度的大腿,有点“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意思。如果不是刚好这两年旅游行业高速发展,这战早该打完了,那里还会拖上6个季度。
最后坐不住的恰恰是百度。近日,百度股价一直在每股140美元左右,市值已经破600亿美元了,快跌回2014年初了。但携程的市值却过百亿美元,这一局面对百度实在不利,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结果。
打了一年半载,百度只占有25%的携程投票权,虽然看上去和百度去年的预期相比有些吃亏,但这个结果对百度来说却是最好的,因为去哪儿在百度的事业群里,“护城河”的意义有些下降,而“包袱”的意味却正在上升。【详细】
每次合并,大家都从各种角度描述,大部分还是集中于收入、商业模式,因为这类东西大家都懂点,有的说。而数据、尤其是活跃用户数据被提及的较少,因为这个没有可靠的第三方公布,大家只能从财报中去找,可供谈论的差异性小。
这回合并,我们打算从猎豹后台获得的安卓app活跃用户趋势,换个角度来解析这次合并,数据能带我们看清楚合并背后的真相。
为啥合并?因为大规模营销不能有效提升用户活跃。
从猎豹移动的数据看,近2个月以后无论是携程还是去哪儿的移动用户活跃(安卓系统)都保持平稳态势,没有出现有意义的数据波动。大规模的市场投入不能拉开与对手的距离,这种胶着状态只能让背后的资本选择合并止血。
两者合并之后,市场份额超80%,对上下游谈判能力明显提升。以移动端活跃用户来看,携程加去哪儿的市场份额高达59%,两者合并之后,无论是针对上游(旅游、酒店提供商)和下游(旅游者)的议价能力都将明显提升。消费者和供应商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