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秋彤北京报道
近日,四川金融监管局批复了四川达州银行股权变更,此次股权变更后,达州市高新科创有限公司对达州银行的持股比例升至49.2%。公开资料显示,达州市高新科创有限公司由市属国企和央企子公司100%控股。这也意味着,达州银行国有股权占比也将由去年底的22.48%升至近64%,成为又一家国资控股的城商行。
达州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营业收入13.42亿元,同比下降24.36%;净利润3.02亿元,同比下降22.98%,净利润自2022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截至2024年末,达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2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02%。2023年同期和2022年同期,该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97%和12.22%。
去年以来,存在国资变动的城商行不在少数,多家城商行通过股权变动、增资扩股等方式,使国有股权占比有所提升,达到或超过50%,成为国有控股的城商行。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省内,除了达州银行,2024年天府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四川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蜀道集团作为其第一大股东,国资持股比例大幅提升至55.96%。乐山商业银行、雅安商业银行自2024年末开始也提升了国有股权的占比。四川省外,保定银行经河北金融监管局批准,通过增资扩股,国有股权占比从41.94%提升至80.32%,实现国有参股到国有控股的转变。乌海银行、内蒙古银行等也在2024年间实现了国资控股城商行的转变。
国资扩股增资更具可持续性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5.74%,具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33%、13.98%、12.97%和13.48%。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和大型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发行二永债是一种重要的外源性补充资本的方式,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城商行二永债的净融资额分别为771亿元和1180亿元。而至2025年5月,城商行二永债的净融资量为-936亿元。并且,2025年城商行面临着1708亿元的偿还额,为近三年的最高值。
国泰海通固收研究指出,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和资本补充压力仍存,叠加各类基石需求面临结构性收缩,需更谨慎制定银行的下沉经营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银行的业务拓展和经营改善,成为造成2025年银行二永债表现相对弱势的原因之一。
同为外源性资本补充方式,和发行二永债相比,国资增资扩股城商行如何更好地补足资本?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发行二永债等资本补充债券需要偿还利息且有一定发行期限,而引入国资股东则会减缓利息支付和发行期限的压力,有利于提升城商行的股权结构、股东结构的稳定性。”
董希淼还认为,受限于部分中小银行自身的业绩经营情况,其投资价值相对有所减弱,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民营资本的难度较高。地方国资对城商行增资扩股,对城商行来说是一种效率较高且更可持续的方式,通过引入国有企业大股东,能够降低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
稳定股权结构带动经营业绩
国资增资入股能为城商行的经营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董希淼称,稳定的股权结构和大股东,对于中小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有较好的带动作用。增资扩股后,一方面,随着资本实力增强,能够提升银行稳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股权结构稳定也有利于保持银行治理的延续性,能够让银行的发展战略更为持续稳定,从而提升中小银行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此外,地方国企增资扩股地方城商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国企与银行间的资源联动和共享,例如地方国企的上下游企业也能够和银行有一些业务层面的合作。
四川天府银行董事长黄毅此前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入资中小银行,不仅是对银行资本补充的有力支持,更是提升银行治理水平、增强市场信心的重要契机。以天府银行为例,2024年,天府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四川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蜀道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国资持股比例大幅提升至55.96%。这一举措不仅显著增强了天府银行的资本实力,更为银行的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毅还称,国资入股中小银行,还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机构的重视与支持,帮助银行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确保科学决策、规范展业。同时,国资的加入也为银行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与合作契机,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小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李庚南曾在研究中指出,国资入股中小银行实际效能的发挥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协同,需要按照其实际注资方式和载体进行评估。并且也可能引发一些列问题,例如,国资注入中小银行的基本导向应是引资兼引治,即通过国资的注入推动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但是,如果国资股权运用不当,可能导致银行治理结构失衡,影响其独立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产生负向效应。
李庚南认为,地方国资入股中小银行是一种补充资本手段,但并非“灵丹妙药”,仅仅依靠国资注资难以有效解决中小银行的发展难题。在“国字号”注资的同时,还需同步推进中小银行改革,进一步提升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在增强中小银行资本积累能力的同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资产负债管理,在资本充足率管理上实现分子、分母策略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