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气象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国计民生 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文 / 小亚 2025-10-12 12:01:41 来源:亚汇网

  在国新办10月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表示,“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气象关乎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陈振林介绍,“十四五”以来,在守护生命安全方面,各地政府均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

  在助力生产发展方面,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

  “我们围绕粮食保丰,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试点工作,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十四五’以来,冬小麦干热风预警提示及时采取‘一喷三防’等措施,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陈振林说,围绕能源保供,气象服务能源产—供—储—销全链条,支撑2000多个新能源场站利用风、光资源精准发电调度。围绕交通保畅,气象、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一路三方”预警联动机制,优化提升路段的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1%。围绕新质生产力保稳,开发巨灾保险、天气衍生品、气候投融资等绿色和普惠的金融气象服务产品,有力支撑了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多个行业领域。

  在保障百姓生活方面,精细化气象服务涵盖衣食住行游购娱,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云海、彩虹、雾凇、极光等景观气象预报让公众出游赏景从“碰运气”变为“早预见”。高温、花粉过敏等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受到百姓欢迎。在支撑生态良好方面,气象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障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随着公众收到天气预报的途径越来越多,未来气象服务还将有哪些新的变化和升级?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表示,气象服务将更加贴近百姓的生产生活。一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提交的位置、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为用户按需推送定制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公众还能通过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随时随地、在线互动获取最新气象信息,享受气象服务的贴身保障。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气象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创新和实践?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介绍,中国气象局加强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公司等合作,国内先后涌现“盘古”“风乌”“伏羲”“风清”等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气象模型及其应用场景开展科技攻关,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打造开放、众创的平台,构建人工智能气象科技创新生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呈现群发、频发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造成严重威胁。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从护佑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

  “十四五”以来,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建成了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气象预报服务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相关部门、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够提前3天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产品。气象数据潜能加速释放,气象数字底座日益牢固。”陈振林说。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