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64年前的欠条,在今年终于兑现偿还。这张欠条也牵出了1949年的一段关于解放军和老百姓的故事。
在湖南郴州汝城县,64年前,解放军在当地剿匪期间,向谭春良的爷爷等人借过粮食五六十担的10张欠条终于还上了。当地政府主动将6.6万元还给了三江口镇瑶族村民谭春良,对此,谭春良称“政府主动要还钱,我们也没想到。”
据了解,这10张欠条为谭春良的爷爷谢贤章借给解放军的五六十担粮食留下的。谭贤章在上世纪50年代曾任当地的保长。汝城县史志资料记载,1949年解放后,仍有10余股土匪武装在当地行恶。1950年2月,解放军部队奉命进驻汝城剿匪,一度粮食紧缺,保长谭贤章组织群众送粮,而队伍负责人均出具借据。
2002年谭贤章去世,临终前交待后人,一个木箱里的“文物”要保存。谭春良回忆,打开爷爷卧室的一个木箱后,发现了一些陈旧的票据。谭春良告诉记者,票据共有23张,一些是爷爷当保长时的便笺,有10张是解放军出具的借条。
这些票据从内容来看,多为借大米、稻谷、面粉等粮食,落款人是解放军独立七团等队伍,落款时间,是1950年2月至7月期间。“今晚没有油盐,拜托你买几斤送来。”这是当年解放军排长杨占山给谭贤章写的纸条。“今借到东岭乡第六保二甲大米七市斤。”这张落款为“独立七团侦通连”的借据,字迹仍比较清楚。其他借据里提及的粮食,多为5至10斤,有的则以担计。
据汝城县史志办主任何珍良介绍,2013年得知消息后,史志办工作人员到三江口镇找到谭春良等人,调查解放军借据一事。谭贤章老人1968年统计的一张名单里,共有63位村民为解放军送粮。
“总共应该是五六十担粮食。”何珍良说。县财政局按照借据内容算出一个数字:6.6万元,“这笔钱,是包括利息在内。”7月29日,汝城县政府在三江口镇举行兑现仪式。谭春良夫妇拿到6.6万元现金。当年解放军出具的10张借条以及谭贤章保存的另外13张票据,谭春良捐给了汝城县档案馆。
一张欠条,一份诚信,跨越64年的一笔交易,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从解放建国到改革开放,历史总是保留着它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人们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