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问诊:母女联名发论文引质疑 自主招生为何招致“自主腐败”?

文 / 芳芳 2015-06-04 15:24:54 来源:亚汇网

  湖北高三女生小张凭借论文等成绩,通过了今年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初审,但近日有网友发现,论文第二作者疑是张同学母亲。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教授证实,张同学确实是其女儿,相关论文是女儿自己写的,她参与修改,“我们是经得起检验的。”

1.jpg

2.jpg

  女儿与母亲合写论文,本来这事不奇怪,也无需过多质疑。但是,加上两个条件,就会引来质疑了。第一,凭借这篇论文,女生获得了高招资格;第二,女生的母亲身份特殊,是一名教授,而且还是该女生获得高招资格的高校教授。

  事件的持续发酵,引发人们对自主招生腐败的论点,那么自主招生为何总招致“腐败”呢?专家表示,自主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招生权力的“异化”与“利益驱动”,“由于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和选拔标准,权力集中于少数人,使招生腐败频发”。

  在自主招生的实施过程中,面试环节给了腐败巨大的空间。尽管当下高考升学率大幅攀升,但重点高校及热门专业入学竞争依然激烈。在自主招生中,这类高校在招生标准设定、自主选拔环节,特别是面试环节,不尽合理,制度规范不严密,存在某些漏洞,同时缺乏有力监督,为权力运作留下了活动空间。这突出表现在,以极富“弹性”的人才评价标准定取舍;通过“权钱交易”,以“特长生”的名义,大幅降分录取高考低分考生;在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材料方面弄虚作假,骗取“自主招生”资格。这些现象导致高校招生“逆向淘汰”,严重损害招考公平,也败坏自主招生的声誉。

  专家认为在目前的招生环境下,自主招生制度频频招致“自主腐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招生权力的“异化”与“利益驱动”。本来“权力”与“责任”,利益与义务应该相称,但由于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和选拔标准,权力集中于少数人,舞弊手段难寻蛛丝马迹,使招生腐败频发。

  从特长生、保送生制度到自主招生,近年来,几乎每开辟一种新的选才方式,招生腐败的声音都不绝于耳。招生权力究竟应该赋予谁?招考分离能否成为高考改革新的突破口?“实行招考分离是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专家认为,这涉及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学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多方面,需要进行系统改革,这个过程虽然很难,但是必须要改变。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