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存贷比取消 银行监管市场化攻下一城

文 / 楠楠 2015-06-25 15:05:20 来源:亚汇网

  存贷比的存在是商业银行为了维护金融的稳定性,防止兑付危机的发生。如今国务院下令取消存贷比,多少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管理和发展。但更多的是增加了银行对自己资金的自主权,而且能进一步推进托行业的转型。

  取消存贷比对于银行来说,不免是个很好的转机。对银行业而言,这显然是一个重大利好。对苦逼的银行员工来说,这更是重大利好。

  存款业务的同事们开心了。此前,他们每到季末都在辛辛苦苦地拉存款。就在最近这6月末的日子里,各企业的财务部被银行求着把存款留下。甚至有银行会跪求企业先把一堆货币市场基金赎回,在他们账户里放上几天。更离奇的做法,甚至有些银行的网银汇款系统在这几天刚好频出故障,无法对外汇款……这些种种拉存款的奇招,都是因为重大“资产负债日”的存款要达标,存贷比要达标。可惜的是,废除存贷比还得走流程,现在已是6月末,眼下银行业的弟兄们还是得为半年报拉存款,各位辛苦了!

  资产业务的同事们开心了。存贷比超标,就得把贷款转至表外,于是出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出表业务,养活了一大批专门帮银行做通道的人,还被舆论批评为各种通道对借款人的“层层盘剥”。以后可以堂堂正正放贷款了,通道估计会收缩一批(但银行向非合意领域投放信贷还是得借通道)。

  资金业务的同事们也开心了。银行的理财业务,目前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资产管理业务,而只是用以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感觉特没自尊。比如,季末了,安排一大批理财产品到期,或者安排发行一批结构化存款,来保证存贷比达标。

  央行也开心了。季末拉存款的动力下降后,存款波动会减小。以前银行拉存款使季末存贷比达标,导致存款总额大幅波动。后来存贷比改为考核月均值,波动有所下降。再后来,央行管控银行的存款偏离度,存款波动更小了,但还是有明显波动,这一点可以在M2余额上看出来。存贷比彻底取消后,波动会更小。

  央行货币政策也更顺畅了。存贷比定为75%,相当于强行设了一个25%的存款储备,货币乘数基本上限定在4左右(25%的倒数)。这使得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比如,100元存款,只能放75元贷款(也就是派生75元货币),此时由于存款准备率远低于25%,它的变动(比如从20%降至18%)并不会影响信贷投放(降准腾出来的钱只能投放至银行间市场,或通过非标业务间接投放信贷),货币政策效果打折。而现在,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的传导更加通畅,降准直接意味着信贷投放能力的增加。

  所以,废除存贷比的利好,在于各种拉存款、走通道的乱象能够得到遏制,货币政策(包括M2总量控制和存款准备金调整)也更加顺畅。

  存贷比的取消对资产业务优异、存款业务较弱的银行是个重大利好。这类银行可以通过向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同业存款来投放信贷,实现“资金批发行”的业务模式(存款富余的银行是资金批发商,这类银行则充当资金分销商)。

  一是大型股份银行。比如上图中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这些股份行由于网点数量有限(网点总量比不上四大行,在某个城市当地则是网点数量比不上当地城商行),所以吸收存款能力有限。而信贷投放较为积极,超过其存款吸收能力。以后他们可以从资金富余的银行批发资金,用于投放信贷。

  二是互联网银行。新设的互联网银行,或其他新设银行,在初期存款吸收能力不足,但只要具备信贷投放,便可批发资金用于投放。如此,网点成本可大幅收缩,网点的重要性水平下降。

  当然,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必须拥有较强的资产业务能力,信贷投放利率较高,能够覆盖同业资金利率。但其实,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同业利率其实不会高出存款利率太多。

  而那些存款富余的银行,则可将资金批发出去,做一个批发商。比如邮储银行,以及各地农信社、城商行等。废除存贷比,本质是调动了这批资金,以信贷的方式投放给企业。

  存贷比取消,银行监管市场化攻下一城,下一个有待攻取的堡垒是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和存贷比均取消后,银行仅靠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监管等指标控制经营,届时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将更加通畅,货币政策有效性将大幅提高。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