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生活流公安题材也能出圈,《警察荣誉》可否复制?

文 / 夏天 2022-06-20 19:17:16 来源:亚汇网

   《警察荣誉》在收官之时热度达到顶峰,诸多角色和高光情节登上热搜,该剧爱奇艺站内热度最高9000+,豆瓣评分也从7.7一路涨到了8.5,一举成为生活流公安题材的流量担当。此前该类别让人惊艳的,还是《三叉戟》。

  

   作为公安题材里的“小众”类别,这类剧如何打破创作桎梏,吸引观众?从《警察荣誉》和《三叉戟》的内容共性里,我们或许可以窥见端倪。

  

   数量少,热度低,生活流出圈难

  

   相较于擅长塑造英雄形象的公安题材剧来说,以生活流视角拍摄在目前的警察故事中并不多见。随着时代发展,公安题材影视剧不断向平民化扩展,进一步纵深化作品创作视角,近些年也出现过一些此种类型的作品,但关注的人数比较少,以热度出圈的寥寥无几。

  

   最早的生活流公安题材剧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营盘镇警事》,讲述了派出所所长范党育在鸡毛蒜皮的邻里小事中为群众解决大问题的故事,在豆瓣上获得了8.5的高分,虽然口碑好但评分人数不到4000,剧评和讨论也不尽人意。

  

   《警官王快乐》短评只有15个,网友评价集中在“剧情胡扯、感情线混乱、披着警察外衣谈恋爱”上,剧评和讨论区更是一片空白,这部剧的演员如海一天、黄婧等并非头部演员,观众对他们的熟悉度较低,加之这部剧首次播出是在苏州电视台,非知名播出渠道加上网友目前更偏向网络的观影习惯,《警官王快乐》惨淡的播放量也就不足为奇。

  

   《民警老林的幸福生活》豆瓣上暂无评分,从短评来看,打分均在一星到二星之间,仅有的7篇剧评也承载了网友对剧情和人设的吐槽,观众甚至质疑林永健和拍出过9.5分神剧《父母爱情》的梅婷,“如果被绑架了就眨眨眼”,希望他们不要消耗老戏骨的口碑。

  

   由陈建斌、董勇、郝平出演的《三叉戟》获得了7.5的评分,该剧围绕刑侦思维一流却只能干后勤的崔铁军、嫉恶如仇又不得不向他人低头的徐国柱,提审大拿却长跑医院的潘江海三位“暮年壮士”展开,通过对他们真实生活的抒写斩获了众多观众,热度在四部剧中可以拔得头筹。

  

   整体来看,生活流公安题材作品影响力并不出色,数量少之又少,出圈作品更是稀缺。相比之下,走高度类型化风格的硬核悬疑刑侦剧则是公安题材的主流路线。

  

   看点足,受众广,悬疑刑侦独领风骚

  

   与生活流相比,悬疑烧脑、节奏紧凑等高度类型化的刑侦悬疑剧一直在公安题材影视作品中占据主流地位,以《白夜追凶》《沉默的真相》等为代表的高口碑精品不断出现,使高度类型化的公安题材剧一直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安题材影视剧作品以更加细化的方式呈井喷式出现,《破冰行动》《猎狐》《扫黑风暴》等剧作采用谍战、刑侦、悬疑、缉毒、警匪等多样化的形式,以精彩故事和精良制作得到了众多观众喜爱。此类作品的特点在于专注侦破案件,主要以某一案件为主,或是卧底或是追踪,从细节中发现蛛丝马迹,突出警察职业挖掘真相的能力。

  

   此类作品最大的看点在于通过惊险刺激的案件侦破故事吸引观众视线,在警察抓坏人的完美结局中获得视听爽感。有的作品甚至大尺度展现了不少“社会热点”,如《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等作品多通过案件中的“钱墙”“活埋区长”等视觉冲击来强化善恶对立的强震撼性。同时,警察职业与缉毒刑侦等办案手法对普通百姓来说相对神秘,影视作品通过揭秘办案过程,让观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戒毒风云》将以往影视作品中一笔带过的戒毒细节明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详细阐述了戒毒所人员工作、警员与吸毒者关系等情节,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无论是《人民的名义》的贪污腐败、官商勾结,还是《扫黑风暴》中的裸贷、欺行霸市,都都改编自真实案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基因,自带流量红利,在调动观众心理同感方面也有天然优势。

  

   高度类型化的公安题材剧层出不穷,且多数口碑较高,在播出后引发讨论热度,演员也能从中获得观众缘。强大的受众盘,吸引众多优质制作人和演员加入,为这类题材持续注入生命力。另一方面,垂直受众的需求催生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正是因为受众盘稳定,各个平台持续加码,如爱奇艺和优酷都在剧场化运营下试图打造悬疑IP品牌。

  

   当悬疑刑侦路线的公安题材作品井喷,受众对这类作品的期待值也水涨船高,再加上越来越严苛的审查,都让这类作品的开发困难重重。《警察荣誉》的火热,为公安题材的后续开发开辟新的思路:或许走家长里短路线的生活流,也能成为公安题材的另一出路?

  

   塑人设,切热点,另辟蹊径或许才是出路

  

   与《法医秦明》《猎罪图鉴》等剧情紧凑、悬疑烧脑、自带爽点的类型化作品不同,《警察荣誉》与《三叉戟》以细腻、真实、烟火气的内容吸引观众。从内容来看,这两部生活流路线的作品有着不少共性,比如人设抓人、剧情讨喜、关注社会热点等,这些受众接受度较高的元素,或许能为同类作品带来新的创作思路。

  

   首先,在人设方面,两部作品都规避了生活流题材戏剧张力弱的天然弱势。《三叉戟》的导演刘海波和编剧沈嵘都曾表示,在现实题材作品中,人物鲜活一定会得到观众的认可,要让观众理解和接受三个加起来超过150岁的中年人,就不能把重点放在事件铺陈上,而关键在于人设上。

  

   无论是《三叉戟》的“暮年壮士”还是“八里河新人”,人设本身都带着故事感,将要退休的老警察为了让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完美的句点,想要做出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显示自己的存在感;职场新人也需要表现各自刚入职的豪情和精力,观众的视角会随着新人一起成长,正是这种强动机线中自带的戏剧张力,吸引着观众继续观看。

  

   其次,两部作品都有鲜明的喜剧元素,对合家欢受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以《重生之门》《暗夜行者》等为代表的硬核公安题材,用户画像都以男性为主,剧中烧脑的故事情节和紧张的氛围高度契合男性受众的口味。而生活流作品里“荷尔蒙”的缺失则让作品很难吸引大批忠实男性受众,所以这两部作品不约而同选择加入喜剧元素来打破这类题材的受众门槛,在扬长避短中找到新的出路。

  

   在《三叉戟》中,潘江海提审犯人:“ 你老板叫什么?屁三。百家姓有姓屁的吗?你们客户都是傻子吧,把成百上千万交给一个姓屁的,也不怕一阵风把屁吹走喽?”类似的喜剧场景比比皆是,《三叉戟》最终凭着出色的人物魅力和喜剧效果获得了78.3%34岁以下的年轻受众,受众性别上也相差无几。

  

   最后,在单元叙事中增加社会热点类事件,增强话题性。热点事件具有流量效应,利用题材红利将观众关心的社会议题加入影视剧创作,有助于增强话题性和戏剧冲突,从可看性上为此类作品加码。

  

   在《警察荣誉》中,无论是解决小区之间的居民矛盾、还是寻找走丢的孩子、在公交车上硬要别人让座的老人,每一件发生在我们真实社会中的事都在作品中上演,既贴合当下热点,又能通过讨论引发作品超高的话题度,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高度类型化的公安题材作品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挖掘,题材上也变得更加垂直细化,不可避免地在创作上存在局限性。但生活流作为市面上较为小众的题材,还未得到完全开发,因此观众还对此类作品存在新鲜感,在当下,仍然有着较大的挖掘空间。

  

   《警察荣誉》和《三叉戟》相继受到观众认可,无疑提振了市场对这类作品的开发信心。很难说生活流是否会迎来大规模开发,但这两部作品至少说明,公安题材作品不一定非得血脉喷张,有人情味的公安题材市场同样能接纳。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