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如何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买基金?

文 / 如霜 2021-12-10 12:23:14 来源:亚汇网

   在不少投资者的眼里,股市和债市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股市强的时候债市就弱,股市弱的时候债市就强,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股债跷跷板”。

   历史上“股债跷跷板”也并不是一直出现,也会有股债双赢或者双杀的时候,这些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下两者的关系。

   一、那些年,股市债市“相爱相杀”的历史以10Y国债收益率和上证指数为代表,回顾2010年以来我国债市和股市的大致走势,可以发现“股债跷跷板”效应确实存在于特定时期,但是这一效应也并非始终稳定存在,股债双杀和股债双牛的时期也并不少见。

   2010年至今的11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与10年国债收益率走势近似一致的年份大致在4-4.5年左右;“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明显的年份仅有2012-2015年中、2016年中-2017年初以及2021年中至今。

   其他时点往往表现出其中一方走牛或走熊而另一方走平的态势,在2011年下半年、2016年中、2018年初等时期更是出现二者相向而行的情况,即出现股债双杀或股债双牛。

   二、“股债跷跷板”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有不少观点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股债跷跷板”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在宏观经济、企业营收等基本面上发生了变化。

   基本面改善会推动企业盈利改善,对于股票来说,即使估值不变,基本面的改善也会推动股价上涨。而此时大概率会出现,企业融资需求提升,政策为了防止经济过热而收紧货币,从而推升利率水平,债券价格下跌。相反,如果基本面恶化,则股市和债市呈现相反的结果。

   另外,流动性对股市和债市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流动性宽松或收紧驱动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股市和债市分属于不同层级的流动性,所以股债之间流动性松紧不同也会导致出现“股债跷跷板”现象。

   三、如何利用“股债跷跷板”买基金?

   1、学习股债平衡策略

   股债平衡策略最开始是由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写在他的一本非常出名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里。大概的意思就是把自己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不用的闲钱分成平均的两部分,50%买人股票,50%买人债券,然后每年年底进行动态平衡一次。

   股债平衡策略,本质上是一种根据市值进行仓位调整的策略,也即股债各投一半,定期进行平衡,股市涨得多就卖掉一些,买人债券,使得两类资产的市值比例回归到1:1。

   两类资产的市值比例可以依据风险偏好主动调整,如果风险偏好低,债券的比例就可以多一点。这种策略虽然简单,却大道至简、充满智慧。

   2、了解股债利差指标

   股债平衡策略是根据市值进行动态调整,除此之外,还可以跟踪股债利差指标,关注股市和债市的性价比孰高孰低。

   股债利差=股票收益率—债市收益率

   所以,股债利差就代表股市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市“无风险利率”的部分。

   利差越高,说明股市更具有投资价值,反之,债市就更值得配置。

   通过过往的数据回测也可以看到,08年股市高点,股债利差很低,债市具有极高性价比;14年股债利差走高,股市的性价比增强;当前股债利差处于相对低位,所以债市也值的配置。

   3、关注股债平衡型基金

   我们可以根据行情变化自己动态调整股债比例,当然也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配置股债平衡策略的基金。

   优秀的股债平衡型基金,可以达到“涨时像股票基金,跌时像债券基金”的效果。平衡混合型基金多以四六开、五五开的股债配比为主,但基金公司也开始探索“量身定制”的路子,推出股债配置比例更加多样化的平衡混合型基金,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总体来说,平衡混合型基金收益可观,且回撤控制表现优异。在牛市,平衡混合型基金可以有望捕捉到较高收益,而在熊市则可一定程度上规避市场调整的风险,可以说是股票与债券的双赢。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