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快回本的基金又跌回去了 要不要逢高赎回?

文 / 如霜 2022-07-14 09:49:10 来源:亚汇网

   快要回本的基金,“容易跌”?

   很多投资者有这样的体验:

   每当就差那么一点就要回本的时候,反弹总是容易“熄火”,用真金白银的缩水告诉你“没那么简单”!

   这不禁让挖掘基想起那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以快要回本的基金是真的“容易跌”吗?

   其实,更多的时候这只是一种错觉,当基金快要回本的时候,由于“处置效应”的存在,投资者往往会更频繁地关注账户,查看净值,从而决定要不要“跑路” ,看的次数多了,看到净值下跌的次数也会变多。

   但是某些时候,快要回本的基金确实容易“进三退一”,回吐部分前期涨幅,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大盘快速上涨后有调整巩固的需求。

   许多基金净值往往跟随大盘水涨船高,但是大盘反弹并非一蹴而就。

   观察看历次市场底部,无论是什么形态,经历第一轮反弹后都会阶段性休整(看红色圆圈),积蓄上攻的力量。休整可能是在等待成色检验,可能是需反刍消化估值,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释放风险,实现上涨途中的动能转换,中长期来看反转向上的趋势不变。

   第二,交易拥挤行业易因“风吹”而“草动”。

   例如瞩目的新能源板块,是四月底以来反弹的急先锋,但也是近几日市场恐高情绪的宣泄点。

   前两天,新能源板块因两则未经证实的传言而出现恐慌性下跌,好好的龙头硬是被“花边新闻”打败了?

   确实,积累了太多的获利盘的地方,资金容易因风吹草动而落袋,但是在政策持续支持、基本面依旧高景气的条件下,恐慌过后行情有望继续强势演绎,就像今天,“回来了,我感觉他们都回来了。”

   第三,“回本赎回”或给市场造成压力。

   “羊群效应”中,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

   很多“韭菜们”经常在板块高位一窝蜂入场,然后不幸历经痛苦的下跌,后来庆幸迎来惊喜的反弹,最终在回本或快要回本时仓皇出逃。

   可以说,至六月底市场已经基本将今年来风险偏好下跌砸出的深坑给修复了,在这个关键时点,部分投资者止损止盈行为或对市场形成一定短期压力。

   2

   还有更好的“跑路”时机吗?

   面对7月以来的市场震荡,有投资者摇头悔恨:

   “曾经有一个很好的跑路时点摆在我面前,我却没有珍惜。”

   负责任地告诉你:

   “不用因此而后悔莫及,历史经验看,后续大概率还会找到更好的赎回时点。”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张图,就会发现:

   例如,2019年1月~4月,2020年5月~7月,市场经历前一轮下跌后触底反弹,在上涨的过程中均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偏股基金赎回。但是再看看后续市场表现,就会发现在上述两个时间段的赎回操作,显然踏空了后市的上涨行情,这些投资者的“离场”并非最佳时点。

   现在再来赠送一颗定心丸。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从去年底高点至今年四月底下跌幅度大概为27%左右,而在此之前的20年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曾有四次下跌超过25%的情况出现。

   分析发现,这四次下跌反转拐点出现之后:

   6个月内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最高涨幅介于23.90%-49.40%

   12个月内的最高涨幅介于24.91%-84.25%

   24个月内的最高涨幅介于40.74%-150.85%。

   本轮市场下跌的“黄金坑”出现在4月底,在反弹的过程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5月上涨5.09%,6月上涨10.15%,如果更加耐心,继续持有6个月、12个月、24个月,理论上来讲平均而言大概率能够找到更合适的止盈点位。

   即便在高点出现时无法准确判断离场,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持有至今的收益率亦十分可观,在大部分情况下长期收益甚至好于在高点赎回的收益率。

   3

   下半年市场,还能接着涨吗?

   4月底以来,受益于国内疫后经济复苏、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提升等利好,A股市场整体反弹、成长股涨幅居前,周期、消费、金融等板块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在经过前期充分修复后,随着一些短期担忧因素的显现,场内资金分歧加大,7月以来的市场也开始表现出整固盘整。

   那么,市场短期的担忧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疫情不确定性。

   上海、安徽、广州等地疫情多发,甚至出现感染BA.5变异株的情况,使得市场担忧后续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复苏的持续性和强度。

   重点关注疫情的后续发展以及防控政策的变化。

   第二,流动性预期分歧。

   上周以来,央行连续多日逆回购地量续作,回收近4000亿流动性,加之国内6月CPI在“猪油”涨价带动下同比上涨超出市场预期,引起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担忧。

   重点关注7月到期的MLF如何续做、下半年核心CPI数据以及经济复苏节奏。

   第三,海外紧缩及衰退危机。

   欧美发达经济体为抑制通胀,激进加息缩表,随着加息力度的强劲,出现经济衰退的预期,全球大宗商品普跌,国内外需支撑面临考验。

   重点关注今晚披露的美国6月CPI及本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发言表态。

   虽然说短期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部分资金的迟疑和观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市场中存在的更多积极因素。

   第一,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迈入复苏周期。

   无论是重回扩张区间的6月PMI,还是超预期回升的6月社融,还是持续改善的发电量、物流、港口吞吐量、客运量等高频指标环比变化,都指示经济已走出至暗时刻,正在昂首阔步迈入复苏期。

   而在经济复苏期,股票为王。从过往十多年间来看,一旦国内经济进入复苏期,中期来看A股市场便会迎来牛市行情。第二,企业业绩底大概率已经在二季度出现。

   今年春末夏初的疫情叠加经济自身下行周期以及前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推涨上游原材料价格,二季度部分A股企业经营受到扰动,中报总体业绩回落。

   而下半年随经济活动逐渐正常化后,需求企稳回升,上游资源品价格回落,业绩将有所好转。

   无论是通过宏观经济数据自上而下进行估计,还是对重点覆盖股票的盈利预测进行估计,得出的结论都是:

   A股盈利增速在二季度大幅下行后将触底回升,三季度实现正增长,四季度增速继续提升。(数据来源:华夏基金)

   因此,我们判断:

   下半年A股市场面临的环境会更加友好,主要宽基指数的年内高点预计会在下半年出现,4月底上证指数2863点大概率为反转点。

   短期市场即便震荡整固也是为了更好地上涨,调整后的中期机会更值得把握,中期而言持基待涨胜率高于赎基离场。

   4

   当前时点有哪些基金操作建议?

   第一,短期做好配置,注意风险防范。

   ①适度配置偏防守类资产

   目前市场环境整体大概率未到需要撤退防守的阶段,但在反弹持续两个月、累积了部分获利压力后,波动可能会略有加大,因此控制仓位,增配偏防守类资产有其必要性,比如说稳健型FOF和“固收+”基金,力争帮你守住收益的“一亩三分地”。

   ②适度配置弱/负相关行业

   审视自己的持仓,可以适度增配和自己持仓行业弱相关或负相关的主题基金,在分歧点出现的时候力争降低波动,提升分散投资效果。

   第二,中期提前布局,把握后市机会。

   ①持仓基金在未达到目标收益前降低换手

   研究表明,业绩相同的产品,高换手对于投资者的真实收益有明显拖累。长期投资是获取基金收益的重要因素,随着持有周期拉长,投资者的整体收益有望抬升。

         ②定投播撒优良种子,等待机会出现

   目前目前万得全A指数的风险溢价是2.68%,类似于19年3月和20年6月份的时候,需要重点挖掘结构性机会。

   从下半年景气结构来看,总体上呈现成长赛道强者恒强、周期赛道由强渐弱、部分消费方向景气回升的特点。

   投资者可以围绕成长赛道比如风电、光伏、军工等和部分消费方向比如纺织服装、服务类消费、食品饮料等采用定投的方式进行布局和补仓。

   同时注意观察市场,严格执行自己的“卖出计划”,在达到目标收益率后可分批止盈。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