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定投进阶指南:我的定投应该何时结束?

文 / 如霜 2022-07-16 10:41:17 来源:亚汇网

   很多投资者刚开始接触基金投资时,都会被建议做基金定投。定投将买入操作分段进行,降低了一次性配置的择时风险,而且简单易行,因此被大多数投资者理解和接受。

   但是,当我们真正开始了基金定投,虽有定投纪律约束,心情也不免随着净值的起起落落而上下起伏。特别是年初以来,股市大幅回撤,眼看着持仓盈利随着基金净值“一夜回到解放前”,不少投资者开始后悔自己为何不趁着前期市场上涨的时候早早赎回止盈。

   那么,在定投过程中,我们应该设置止盈目标么?市场涨涨跌跌,我们应该何时结束定投?

   接下来,我们将从定投本质出发,为各位投资者进行解读。

   基金定投的本质在于摊薄投资成本

   市场的涨跌难以判断,最理想的投资状态当然是“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但是,我们很难对市场的高点和低点进行预判,如果一不小心在市场高点all in,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以中证偏股基金指数为例,如果我们不幸在2015年6月的高点all in入场,需要5.3年才能回本。

   但如果我们在相同的市场高点开始采取月定投的投资方式,那么半年即可回本,定投至今累计收益超40%。这是因为定投通过利用基金产品本身的价格波动,分批买入,有效摊薄了投资成本,降低择时风险,从而追求更为稳健的回报。

   定投收益测算由历史数据计算得出,并不代表未来实际收益状况,结果仅供参考。以上示例仅供投资人知悉特定阶段特定指数采取特定定投方式的历史收益情况,但不代表定投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定投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定投选取的标的也不构成宣传之用,基金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基金定投需要控制投资期限

   但是,当基金定投积累到一定程度,此后的每一次定投对于成本平摊的程度将变得微乎其微。同样以中证偏股基金指数为例,我们拉长周期,从2010年1月开始每月初对其进行定投,并计算定投的平均成本变化率。可以看出,随着定投次数的增多,平均成本变化率趋近于零。

   这是因为,随着定投执行时间的拉长,新增资金占已有投资比重逐渐减少。此时如果投资者仍不断的增加资金投入,即使在理想“微笑曲线”的市场环境下,也很难达到定投的预期收益效果。

   我们假定两种情景:情景1为从2010年开始每月初定投1000元在中证偏股基金指数上,情景2为从2018年开始以相同方式定投该指数,同时比较二者在2018-2019年的定投收益率(彼时市场先跌后涨,符合“微笑曲线”走势)。可以看出,情景1定投下的区间收益率走势和基准指数走势基本一致,而情景2定投下的回撤和收益明显均更为优秀。

   这表明,如果定投期数过长,如同情景1,由于前期本金收益已经积累较多,后续定投金额与之相比占比较低,因此即使我们仍在坚持定投,但实际收益结果和“all in”类似,并不能起到定投本身摊薄成本、降低波动、增厚收益的效果。

   定投收益测算由历史数据计算得出,并不代表未来实际收益状况,结果仅供参考。以上示例仅供投资人知悉特定阶段特定指数采取特定定投方式的历史收益情况,但不代表定投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定投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定投选取的标的也不构成宣传之用,基金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基金定投应考虑定期平衡风险敞口

   此外,随着定投期限的拉长,投资者的风险暴露也在不断增加。因为对定投而言,伴随着每一笔投资的进行,我们的风险敞口实际上也在被动增加,即有更多的本金在风险资产上。

   例如,在上述情景1中(自2010年起每月定投1000元),我们在2018年初的本金和收益价值之和超13万,此时如果市场出现大的调整,和情景2下我们从0开始定投相比,即使回撤幅度相同,但从损失的绝对数值上来说,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就我们自身而言,随着时间推移,年纪增长,用钱需求增多,理论上也应适当缩减风险敞口。

   因此,定投的期限(/次数)并非越长越好,当定投超过一定期限后,持续定投对投资成本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此时再进行定投的意义不大,投资者应开始审视该定投是否超出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或风险暴露是否过于集中。如果是前者,可以考虑资产再配置,降低风险资产的权重;如果是后者,可以考虑适度的分散化投资,以实现长期稳健的复利增长。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