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药板块持续回调再陷低迷,投资者逢低布局热情不减,相关行业ETF“越跌越买”份额持续创出新高。
以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ETF(159883)为例,该ETF近4日连续净流入1585万元,最新场内流通份额逼近14亿份,创上市以来新高。从今年以来的份额数据看,医疗器械ETF年内份额增长4.75亿份,份额增长率高达52.14%,居同类ETF前列。
医药投资窗口期来临?
事实上,经过过去一年的持续调整,这个昔日被市场竞相追捧的黄金赛道,当下已被贴上了“估值底”、“机构配置底”等一系列标签。
海通证券(9.57 -0.31%诊股)最新研报指出,基金的重仓股中,医药超配比例创十三年新低。截至22Q2,医药生物的持股市值占比降至9.4%,为11Q3以来最低水平,相对沪深300的超配比例降至1.5个百分点,为09Q3以来最低水平。很明显,目前机构对医药持仓的比例处于明显被低配的状态。
信达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最佳配置阶段。①新冠疫情将逐步进入尾声,我国已经建立了全方位的疫情防控体系,疫苗、核酸/抗原检测试剂、治疗药物均已上市,疫情影响会越来越小,行业增速会逐步回升。②医保集采降价幅度稳定,市场已有充分预期,集采风险品种的估值都已有明显下降,集采不会再导致行业估值下行。③医药行业的公募基金持仓比例和估值都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均处于历史中下水平。在医药细分领域中,医疗器械成长性高,投资性价比更高。手术机器人(11.82 -3.67%诊股)、基因测序仪等尖端产品快速放量、国产替代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延伸,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
从估值角度,东吴证券(6.81 -0.29%诊股)分析指出,2011年以来板块经历了两次下跌,这两次下跌也导致了两次估值见底,相对来说是一个底部。医药板块整体上估值现在PETTM是在24倍左右,和2018年基本上相当,估值上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
以医疗器械ETF(159883)追踪的中证医疗器械指数为例,该指数最新PE仅19.40倍,低于其他医药医疗类指数。从分位数上看,当前估值水平也处于2013年指数发布(2013.7.15)以来最低历史百分位,具备较高性价比。
借道指数产品把握医疗赛道机会
据了解,医疗器械ETF(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一只医疗器械行业ETF。该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一指覆盖医疗设备、高低值耗材、IVD、医美四大板块,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数据显示,该指数科创板+创业板成份占比超7成,创新特征突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个股波动大,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指数基金更省心,还可分散个股投资风险。场内用户可通过医疗器械ETF(159883),场外用户可通过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进行分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