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汇交易险象待整 距离需拉近
文 / 尚桑
2012-12-07 17:50:10
来源:亚汇网
外币诈骗屡得逞
唱双簧、找托儿等外币诈骗手法虽老套,但仍能引诱一些事主,使诈骗份子有机可乘
近日,山东沂南县公安局张庄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自己在沂南到费县的客车上被一伙中年男子用外币骗取现金500元,后经警方逮捕审讯查明,该团伙自去年10月份以来,多次在长途公共汽车上实施诈骗,共作案100余起,诈骗金额高达6万余元。
经民警介绍,此类案件通常迷惑性较强,诈骗犯罪嫌疑人往往先由一人与事主搭讪,以做生意急需资金周转等各种理由表现出自己急需兑换外币,再由另一人冒充执有相关证件的银行工作人员骗取事主信任,之后犯罪嫌疑人以兑换外币赚取差价的形式引诱一些事主。而犯罪团伙用来诈骗的外币多为货币市场少见、价值较低的外币,或者干脆使用假币或冥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农民对外币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外币诈骗的现象在农村极易出现。
无独有偶,河南某县一名刘姓青年也遭遇了外币诈骗。当其找到当地人民银行货币金银股要求将自己的“2000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但经鉴定,该“美元”为目前在我国尚属不能兑换的低值秘鲁币。
后得知,刘某某日晚从外地打工回家,刚下车便有两名中年人走向他,这两人打扮时髦、表情焦急,自称是南方某外企员工,因钱包丢失,身上只有2000美元,现在急着赶回去,但银行已下班不能兑换,愿以200元人民币兑换100美元。刘某心想美元在银行都可兑换,而且如此兑换更值钱,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便将一年打工挣回的4000元钱换回了那两人的“2000美元”。
农行河北保定分行国际业务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外币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屡屡得逞,主要还是他们利用了受骗者贪图便宜、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和外币知识缺乏等弱点。一方面,很多农民之前没有接触过外币,不知外币应如何保存、兑换;另一方面,有的农民为了保值,兑换外币的积极性较高,这都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据记者了解,按照我国外汇管理规定,我国银行只收兑世界上170余种货币中的21种。这21种外币中可办理的外币存款业务的币种只有9中,包括美元、日元、欧元、英镑、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和新加坡元。而被诈骗分子所使用最多的秘鲁币、巴西币、越南币等在我国境内根本不能自由兑换。
村里有了外币兑换点
龙现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外币代兑业务的开通,填补了我国农村个人外币代兑业务空白
针对外币诈骗有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我国部分县域及农村地区外币交易正在被重视起来。
说起位于青田县城西南部方山乡境内的龙现村,就不得不提它的华侨文化。龙现村全村共有260多户1500多人,其中800多人侨居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着贸易、服装加工、餐饮等行业,故当地有“有家有华侨”、“一家联合国”的说法。而村民平常议论最多的也是国际新闻,特别是欧元牌价的涨跌。
就在这样一个外汇资源如此丰富的乡村,过去村民常为了办理小额的外币兑换业务,就得花掉数十分钟的车程到县城办理,这让村民兑换外币的成本在无形中大大增加。
为有效缓解此现状,让村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外币业务服务,青田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从当地实际出发,努力争取上级外管机构的政策支持。
经多番努力,青田县外汇局与青田农信社根据当地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开办外币兑换业务的相关政策,最终决定以青田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授权银行,青田县方山龙现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外币代兑机构办理外币兑换业务。
据悉,为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青田联社还根据需要,在代兑点配备了外币验钞机、保险箱等硬件设备,并派员工为代兑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外币兑换相关的政策及外币反假等业务知识的培训。
目前,随着这一村级外币代兑点通过外汇管理部门的验收,外币代兑业务已正式开通。值得一提的是,该兑换点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农村个人外币代兑业务的空白。
浙江省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其外贸经营状况更是被称为行业“晴雨表”,该地的外汇业务相对其它地区来说要活跃得多。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因各地区客观经济环境及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再加上有些机构对个人外汇业务重视不足,导致个人外汇业务的发展在不同机构间有着很大差别,在城区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间的差距也较大。
位于山东临沂中部的某联社工作人员就告诉记者,当地的外贸业务并不算多,只有部分农民有类似的金融需求,但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开通一项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为预期业务量较少、经济效益不明显,很多金融机构至今也未开办相关的外汇业务。
在上述农行河北保定分行国际业务部的相关负责人看来,外汇业务的确有一定的特殊性,各层金融机构不能盲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办,但就目前来看,为农民普及相关的金融知识应大力推动,在这方面当地的各层金融机构必须把这个任务承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