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国家社保局官网已经正式公布了2021年企事业机关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人均增幅为4.5%,明确将继续执行近年来的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调整。
今年为什么人均增幅降低了?
依据国际惯例,养老金增幅主要受GDP增速、通胀指数、和工资变动指数影响,原则上低于GDP,高于通胀指数。
2020年我国GDP增幅为2.3%,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为2.5%,工资性增长幅度为4.3%,最终国家决定养老金人均增长4.5%,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GDP增速放缓,物价涨幅则大体稳定在2%-3%,未来每年养老金的增长速度基本上会长期稳定在3%-5%之间,至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有像此前一样超过10%的增幅了。
一方面,经过十几年的连续上涨,养老金基数已经不小,另一方面,经济增速、物价水平下行、、社保降费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我国养老金的人均增幅或增长速度,将来会长期保持低位运行。
目前距离各地具体调整方案落地执行还有一段时间。在这一空窗期,青青撰写本篇文章,带大家回顾2020年全国31省市城镇职工总体调整情况。
2020年全国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增幅为5%左右,人均养老金水平由2019年的每月2768元,调整到2906元,人均增加金额为138元左右。
虽然各地人均增幅都是4.5%,但由于调整前各地养老金基数不同,所以调整后人均养老金增加的金额有所不同,其中养老金水平最高的西藏增加的绝对金额最高,人均增加金额254元;养老金水平最低的吉林增加的绝对金额相对最低,人均增加金额为132元,可见地区差异较大。 近年来,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各地养老金的调整都是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的,但在不同地区的具体方案中,各个部分的调整权重是不同的。31省份选择不同的定额调整金额和挂钩调整幅度,出发点不同。
一些省份认为自己地区的养老金基数太低,想抓紧调高基数,就会加大定额调整部分的权重。一些省份认为,省内养老金最高和最低的差距太大,也会加大定额调整部分的权重。相对而言,挂钩调整的比例或权重就会更低。
而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理念不同,更看重多缴多得的社会效率,不看中差距,因而挂钩调整的权重较大。倾斜调整部分,各地也有各地的不同考虑,有相对鲜明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