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8日凌晨,应美方邀请,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及其随行人员抵达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参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根据双方商定,此次高层战略对话将于当地时间18、19日两天举行。美方参加对话的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作为中美两国元首除夕通话之后的落实行动,两国高层外交主管官员展开面对面交流,可谓双方在重建中美关系的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路透社评论称,这场对话意味着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正在努力处理双方在特朗普任期内跌至“冰点”的关系。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17日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这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中美双方高层首次面对面沟通,中方并不指望一次对话能解决所有问题,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希望会谈能够成为一个开端,希望双方带着诚意来,带着理解离开。
据香港凤凰卫视3月18日报道,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于18日13时开始,进行两轮对话。双方在3月19日上午进行第三轮对话,每一轮时长可能达到3个小时。
报道指出,9个小时的双边对话是很少有的,而且是双方最高级别的外交国安官员。参与这一次对话的人员少,级别高,时间长。美国此前举行的美日印澳四国峰会只有90分钟,美日、美韩“2+2”也没有这么长时间密集磋商。
在中美阿拉斯加高层峰会前夕,美国再度出手,宣布对此前实施旅行限制的14名中方官员增加施加金融制裁。在3月1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将视情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方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3月1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今天表示,近日美方出现一系列涉华消极言行。这发生在中美即将举行高层战略对话前夕,时机耐人寻味。对话能否取得积极成果,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试图搞“麦克风外交”、“带节奏”、拉帮结派对华施压的做法是枉费心机,也毫无用处!
美方:对于18日至19日的会晤,据美国白宫官网消息,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Jen Psaki)当地时间3月16日表示,拜登政府与中国举行的首次高层会晤“可能会很艰难”,因为美国寻求提出人权和技术等问题。
普萨基在飞往宾夕法尼亚州的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说:“我们预计,会谈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很艰难”,“总统在一些问题上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担忧,无论是人权问题,还是经济或技术问题”。
普萨基告诉记者,中美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并不意味着双方会定期会面。她说:“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系列中的一环”,“这是我们的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即将参加的会议,目前我们不会超越这些”。
此外,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3月16日表示,美国不期待3月18日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高层会晤有任何具体的“成果”,预计也不会发表联合声明。
美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中国希望改变两国关系的基调,美国将着眼于“行动,而不是言辞”。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5-100计划”项目专家、秋明国立大学近代史和世界政治教研室人员涅日丹诺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中代表在阿拉斯加州会晤不会促使双边关系缓和,美方近期举动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