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时间3月18日下午5时左右,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始。中美双方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进行了首场会议。
双方代表进场王毅向媒体打招呼。
接着,中方代表发言。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点明了美国当下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随后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我们希望这次对话是真诚的、坦率的。
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也发言做完开场陈述后,中美双方的第一轮话语交换结束——
本应是这样的。
但美方以“中方发言时长过长”为由,要求补充发言。
“请等一等,”布林肯说,“杨主任,王国委,鉴于你们讲话‘超时’,请允许我在进行下一步工作之前,再说几句。”
从CNN发布的现场视频来看,沙利文摘下口罩,不断对记者们做着“回来”的手势,嘴里念叨着什么。布林肯也向记者团的方向看去,肢体动作显得有些局促。
据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外交和国防记者尼克·希夫林(NickSchifrin)推特报道,布林肯和沙利文分别做了补充发言。
沙利文称,“一个自信的国家能够认真正视其不足之处,并时刻寻求进步。”似乎是在回应刚刚中方指出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等事件折射出的美国人权问题。
发言完毕后,按照外交礼仪,中方也应该进行补充发言。
然而,美式“双标”此时又出现了。
PBS记者希夫林的推特也印证了此事:美西时间下午6时25分,记者团被强行清离出场(poolisforcedtoleave)。中方外交官表示不公平。
杨洁篪的回应非常高明。他不仅批评美方的发言“居高临下,充斥优越感”,还称,驱赶媒体“证明美国不支持民主。”中方要求,媒体留在会场内。
据“政客”新闻网报道,一位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此时拿“外交礼仪”来说事,指责中方“违背外交礼仪,违反了每位发言人第一轮两分钟的发言时长。”
但他没有提及刚才美方在做开场陈述时,也超时了。
举世瞩目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于当地时间18日、19日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举行。这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中美双方高层首次面对面沟通。
但在对话前夕,美方却频频“搞小动作”,不仅访问拉拢中国周边国家,还就“香港”对24名中方官员进行制裁,似乎刻意为本次对话营造了某种消极的“氛围”。
反观中方,则是带着诚意和坚定的立场而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1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如果有人认为中方这次带着诚意来到阿拉斯加这个还是冰天雪地的地方,就是为了做出妥协和让步,那我会建议北京的同事们趁早取消这次旅行,何必费这个麻烦跑来呢?希望有关人士丢掉这种幻想。
针对美方对中方制裁措施,崔天凯指出,中方已采取反制手段,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必要的,还会采取。
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当地时间3月18日17时许,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首场会议正式结束,中方代表团已经走出会场,乘车返回下榻酒店。根据双方商定,中美双方高层战略对话将在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两天内共举行3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