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阿拉斯加州会谈的紧张开局让分析人士感到意外,一些人士指出,这对中美关系而言并非一个好兆头,但另一些人士则表达谨慎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尽管有最初的摩擦,但两国关系可能会恢复平稳。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政治学教授Chong Ja Ian表示,尽管出现一些不和是可以预见的,但“分歧的严重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出乎意料,这令人想起前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早期举行的一些会晤”。
Chong Ja Ian认为,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中美紧张局势可能会继续,不过他补充说,双方都不太可能希望看到两国关系完全破裂。他说道:“在那之前,亚洲和其他国家将不得不面对不断调整以适应发展环境的挑战。”
澳大利亚霍巴特塔斯马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Tasmania)亚洲研究教授James Chin表示,这一不吉利的开端表明,美国和中国都将暂时脱离接触,然后试图在稍后的时间恢复接触,但在不久的将来,双方在造成分歧的问题上都很难让步。
Chin补充道,东南亚国家联盟也担心华盛顿可能会在南海采取措施对抗北京。他警告说:“如果(中美之间的)这些不良情绪不能得到解决,一个两极世界甚至可能出现。”
在中美高级外交官在阿拉斯加交锋期间,北京指责华盛顿煽动其他国家“攻击中国”,而华盛顿则表示,中国是“有意哗众取宠”。美国还对中国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政策,以及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和对美国盟友的经济胁迫表示关切。与此同时,中国指责美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金融霸权压制其他国家。
全球风险咨询公司Control Risks大中华及北亚分析主管Andrew Gilholm形容中美谈判的开端“相当不寻常”,他表示,双方在国内听众面前大张旗鼓地交谈,并没有真正期望退出基本上是负面的双边轨道。Gilholm指出,中美双方都相信对方有责任做出让步,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缓和。
Gilholm说道:“他们会继续采取我们最近几个月看到的行动,尽管不会像前一届政府那样夸夸其谈,而是更加前后一致。”他指的是两国之间更激烈的技术竞争,以及华盛顿建立“反华”联盟的努力。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的政治学教授Thitinan Pongsudhirak指出,由于中方官员的连续性和经验,在阿拉斯加的谈判中,中国队相对于美方具有优势,但美方在谈判中对中方的反驳显得更专业,“语气和手段”也不那么夸张。他表示,希望美中两国共同努力,结束缅甸的政变。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Josef Gregory Mahoney表示,尽管中美双方在会谈中都确实感到失望,但两国有充分理由在多个方面改善关系。Mahoney说道:“在未来几周,我们可能不会看到很多针对更有争议性问题的公众活动,但我怀疑,这次会议将为解决贸易战、在技术竞争上划更清晰的线、以及对彼此有关安全关切的红线的相互理解(或许是悄悄地)奠定基础。”
Mahoney补充道:“假如前景不太乐观,中国的两名最高外交政策官员现在就不会去阿拉斯加了。他们不会走进陷阱。”
北京智库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表示,中美两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衰退等问题上开展合作非常重要。王辉耀说道:“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可能会在4月的地球日气候变化峰会上会面。”他指的是定于4月22日召开的世界领导人峰会。
王辉耀表示:“我们希望两国能够在这些紧迫问题上合作,而不是在地缘政治问题上合作,以履行各自的全球道德责任。”
根据央视新闻3月20日最新消息,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举行。对话结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接受了媒体采访。
杨洁篪表示,过去两天,我和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布林肯国务卿、沙利文助理进行了长时间战略沟通,就各自内外政策和双边关系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这次对话是有益的,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重要分歧。中国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不可阻挡的。这次双方的沟通是为了贯彻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通话所达成的共识。
杨洁篪说道:“我们希望双方在各个领域加强沟通、交流和对话。双方应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使中美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
王毅表示,中方是抱着诚意来对话的,因为对话总比对抗好,但对话必须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来进行,不能单方面拉单子、提要价。双方都有很多关切。有一些疑虑,可以通过对话加以缓解。有一些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话加以管控。同时,中方向美方明确指出,主权和领土完整是重大原则问题,美方不要低估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正当权益的意志。
王毅说道:“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态度是明确、一贯的。希望美方也能相向而行,特别是要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在此基础上,中方对中美继续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后表示,两国政府在香港和网络攻击等问题上“从根本上存在分歧”,但在伊朗、朝鲜、阿富汗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利益存在交叉。尽管会谈正如外界普遍预期的那样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但布林肯说,美方达到了举行这次会议的两个目的。
布林肯说:“第一,我们希望告诉他们我们对中国所采取和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的严重关切,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也有同样的关切。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还希望明确阐明我们自己的政策、优先事项和世界观。我们也做到了这点。”
布林肯说:“毫不意外的是,当我们明确而且直接地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得到了抵触式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得以就一个广泛的议程进行了很多小时的非常坦率的交谈。”他还说:“在经济、贸易、技术方面,我们对我们的对口官员说,我们正在审议这些议题,并与国会以及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密切磋商,我们将以充分保护和推进我们的工人和企业利益的方式向前迈进。”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方将基于这次会谈的情况,在与盟友和伙伴进行磋商之后决定下一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