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原油市场在复杂的多空因素交织下,呈现出价格波动的态势,全球投资者密切关注着市场动态。
当日原油价格表现
当日,国际原油价格收盘下跌。美国WTI6月原油期货电子盘价格周四收盘下跌0.35美元,报63.32美元/桶,跌幅为0.55%;7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下跌0.24美元,报66.26美元/桶,跌幅为0.36%。此前,市场曾因多种利好因素推动,油价有过阶段性上涨,但在5月15日,空头力量占据上风,导致价格回调。
影响油价的关键因素剖析
(一)供应端压力显现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以及美国石油协会(API)数据均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这表明美国国内供应压力显著上升。此前市场预期库存下降,EIA预期为减少107.8万桶,然而实际结果远超预期,这一数据的公布直接打击了市场信心。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近期下调了对非OPEC+国家的2025年供应增长预期,但美国页岩油增产势头依旧强劲。EIA数据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引伸需求为1873.5万桶/日,较前值虽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对全球市场构成较大的供应冲击。
(二)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多变
美国总统对中东地区的访问以及解除对叙利亚的部分制裁,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变量。同时,美国周二对20家协助伊朗武装力量及其前线公司SepehrEnergy出口原油至亚洲大国的企业实施了新一轮制裁,这一行动发生在美伊双方于阿曼举行第四轮核问题会谈后,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或缓和,都会对原油供应预期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左右油价走势。
(三)需求端预期分化
OPEC在其最新报告中,连续第五个月下调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目前预计日增长1.61万桶,低于此前的1.82万桶,这主要归因于经济数据不佳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不过,OPEC对2025年需求增长仍持相对乐观态度,预计为1.4万桶/日,但这一数据低于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其炼油活动和原油进口量在11月出现反弹,不过受可再生能源发展等结构性因素影响,长期石油需求增长或受到抑制。
国内油价调整前瞻
国内新一轮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将于5月19日24时开启。本轮计价周期已走过80%,尽管近期国际油价强势反弹,但受前期五一假期国际油价大幅下挫影响,本轮油价下调趋势仍未扭转,只是跌幅较周期初期明显收窄。截至5月15日,本轮计价周期的第8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3.84%,预计汽柴油下调200元/吨,折算为每升油价下跌0.18至0.19元。业内普遍认为,本轮油价下调仍为大概率事件。
总体而言,当前原油市场多空因素激烈博弈,供应端的压力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相互交织,需求端的预期分化也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投资者和相关行业需密切关注EIA库存数据的后续变化、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对原油需求的实际拉动情况,以便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做出合理决策。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