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平安银行: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化商业银行 频繁入手地产股

文 / 林静 2020-06-23 15:05:22 来源:亚汇网

    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深圳发展银行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团为平安银行的控股股东。平安银行背靠平安集团,金融牌照齐全、优势明显。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承压,对公业务压力较大,平安银行布局“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对公零售齐发力,零售业务占比明显提升。
  资产规模持续走高,AUM保持快速增长:资产端:资产规模持续扩张,零售业务发展迅速。平安银行资产规模持续走高,扩张速度长期位于同业前列,尤其是生息资产的扩张是拉动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负债端:存款规模持续扩大,零售存款增速较快。平安银行存款主要以定期存款为主,企业存款占比仍较高,零售存款占比逐年提升,未来存款结构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定期存款占比下降将有助于降低计息负债成本率,进而缓解成本压力。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零售转型开启后,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比提升,相较于对公业务,零售业务的不良率相对较低,加之对公贷款质量也有所改善,不良率逐年改善。此外,平安银行资本补充机制不断完善,资本充足率提高。 净利润增速较高,净息差优势明显:平安银行净利润保持较高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接近股份制银行龙头的水平,转型动能正不断转化为实际业绩产出。平安银行净息差自2015年以来均处于上市同业中的前列,主要得益于生息资产收益率较高,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同时负债端成本也有所降低。
  
 中国平安为代表的险资频繁布局地产股,是在抢占“先机”还是另有谋略?
    据初步统计,中国平安目前已持有的地产股达十余家,2019年以来险资布局地产股的速度明显加速。2019年1月,平安资管以42.03亿元受让华夏幸福1.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由19.56%增至25.25%。2019年7月,中国平安以86亿港元入股中国金茂,持股15.2%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中国平安还是碧桂园、旭辉控股等地产股的大股东。
  在此次战略投资招商蛇口之前,5月26日,平安人寿公告称,拟向全资子公司富悦投资增资约113亿港元,并提供54亿港元借款,为建设中国平安香港总部大楼做准备。6月4日,中国平安还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协议,中国平安将在2035年前,持续投入资金参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
  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披露数据统计,2019年,险资共对9家上市公司进行布局,中国人寿(27.650, -0.37, -1.32%)系相继布局申万宏源(4.870, -0.04, -0.81%)、万达信息(22.520, 0.96, 4.45%)(维权)、中广核电力、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系先后布局华夏幸福、中国金茂;中国太保系布局上海临港;中国太平系布局大悦城;华泰系布局国创高新(3.820, 0.00, 0.00%)。被参股的公司中,地产股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调控频繁、融资收紧的中国地产行业,资金进入房地产仍受到严格监管,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是贯彻房住不炒、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国策。但是在政策上,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又在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其中就包括房地产。市场热议的是,险资再次聚焦地产股或说明资金端已经嗅到先机,房市已经见底,将迎来又一个投资热潮。
  东北证券房地产分析人士则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了另一层解释,从目前主要险企的布局领域来看,地产股成为险资布局热点,不同于房市迎来投资热,“房住不炒”已是国家长期的施政国策,即使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国家层面已再次重申。险资布局的地产股热点与市场传统房市认知不同,并不是住房市场的投资热潮。险资入房市仅限于股权、债权类投资,资金不会直接流向房市。
  中国平安与招商蛇口的合作中所称,险资成为战略投资者,双方将在园区、写字楼、综合体、商业、健康、养老等业务领域建立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也代表了目前险资合作地产股的主要运营方向,商业、康养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开发。
  目前,主要险企的地产股投资动向来看,聚焦地产龙头股成为趋势,以参股运营的形式为主,在业界看来,国家金融调控下,地产股面临资金渴求,而险资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同样寻求保险资产配置标的,险资和地产股之间存在互补性。
  某业内资深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险资加码布局头部地产股也有抄底龙头地产股的动机,房地产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已显现出马太效应,竞争优势再度向头部公司集中,但前期房市的整体低迷环境,已大幅拉低头部地产股的估值,出现难得的投资洼地。
  
       综上所述:
       零售业务不断扩张,中间业务实力提升:零售业务收入显著提升,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逐年提高,且其净利差高于传统对公业务;零售业务有助于分散风险,降低公司不良贷款率,且零售客户端黏性高,平安银行持续推进综合金融服务,能为平安银行带来更多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持续发力,非息收入占比提升,近年来处于同业前列,特别是银行卡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攀升。同时,在推动LUM增长成效显现后,平安银行着手攻坚AUM,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随着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逐年增长,保险公司自身具有不断增长的资金配置需求。从外部因素来看,房地产行业龙头房企兼具价值与成长属性,对于险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险资入股房地产长期扮演低成本资金、机构投资者、纯财务投资角色,但也发生过过度介入企业经营、爆发矛盾的“万科股权之争”等案例。在业界看来,目前的地产股已是低估值行业,而其又具有普遍高股息率特点,长期持有可为险资带来丰厚回报,这也契合险资资产配置要求能够穿越周期、稳定收益的要求,抄底地产股契合险资的长期投资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采用两阶段DDM和相对估值法,对平安银行进行估值。在DDM的方法下,我们得出公司估值水平为16.5-18.9元;在相对估值法下,我们得出的股价为17-18.9元。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得出的目标价为16.5-18.9元,对应PB为1.3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截止6月23日15:00,中国平安现报12.60元,今日下跌0.32%。(亚汇网编辑:林静)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