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相信很多朋友都被上海名媛群刷屏了。
然而所谓的名媛真相,不过是拼多多高配版。
6个人拼一个丽思卡尔顿500元的双人下午茶套餐,每人仅需85元。15个人拼一晚丽思卡尔顿房间,每个人仅需200元。
6000元租一天的法拉利,60个人一起拼,100元就搞定。
这些女孩用看起来最经济的方式,在朋友圈将自己活成了貌似名媛的样子。
这果然是,爱拼才会赢?
无独有偶,既然有“拼多多名媛”,就一定有与之匹配的,量贩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高富帅”。
他们同样会集资包下酒店卡座,轮流拍照包装朋友圈,为自己提升逼格。
又或者拍个工作场景,展现自己超man超cool的一面。
据说,以上都是PUA培训的标准环节。
但商家可能觉得PUA这个词太刺耳,所以都纷纷开始包装新概念,比如专门拍外景的,就称为旅行社交。
其核心宣传语,是帮你进行“高价值人设改造”。
但,真的这样容易改造吗?
拼单喝个下午茶,住个高级酒店,开个法拉利,你就是名媛了?
从个人品牌打造的角度看,我的评价只有8个字:本末倒置,自取其辱。
公子今天主要想聊两件事情:
一、什么样的人才会中这些所谓“名媛”和“高富帅”的招?
二、对如此“名媛”和“高富帅”来说,他们的生活会有实质改变吗?
先说第一件事。什么样的人才会中招?
举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例子:三顾茅庐。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刘备一连去了三回。第一二回直接说不在,第三回在是在了,居然在睡大觉。一旁的关羽张飞早就不爽了,上前就想把诸葛亮从床上揪起来。
毕竟,我大哥可是大汉皇叔,你一个山野村夫在这里装什么?是给你脸了么?
但刘备马上制止了。他站在屋外,毕恭毕敬等着诸葛亮自然醒。
为什么刘备愿意等?一方面是他求贤若渴,另一方面,诸葛亮对外人设确实打造得好:道号卧龙,自比管仲乐毅,还有徐庶的强推做背书。
可试想,假如两人见面后,诸葛亮根本不能直切痛点,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和三分天下战略,而是一通东拉西扯口吐莲花,刘备能信服么?
对于一个戎马半生的实战派来说,要看穿一个年轻人到底是徒有其表还是真有水平,太容易了。
我本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说什么聊斋?
回到我们的拼多多名媛和量贩式高富帅,也是一样。
他们的核心目标人群是谁?或者,能是谁?
金融巨子?富二代千金?想多了。
事实是:你永远赚不到认知水平比你高的人的钱。
同理,你也永远骗不到层次境界比你高的人的心。
若真的有人中招,一定只能是那些跟他们一样,或者比他们更低的人。
想想看,当拼多多名媛遇到量贩式高富帅,二者棋逢对手,因戏生情,同时又志趣相投,共同谱写了一档演员请就位,也是蛮好玩的。
而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努力提升认知和视野,进一步凸显了重要性。
毕竟它不仅能让我们增强审美,也能让我们在必要时,清楚分辨对面站着的那个货,是人还是鬼。
再说第二件事。对乐此不疲的“名媛”和“高富帅”们来说,他们的生活会有实质改变吗?
当然会有,但可惜,大概率上不会是积极的层面。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女主角顾佳一开始削尖了脑袋想往富太太群里钻,直到后来从一个富太手上买茶叶厂,被坑得差点倾家荡产时她才幡然醒悟:
那根本不是自己的圈子。而那个圈子,也从来没有真正地接纳过自己。
但那是电视剧,顾佳又带着主角光环,所以她最终走出来了。放到现实,那就未必了。
就像辩手陈铭所说:当你习惯走捷径后,它就成了你唯一的路。
如果拍拍照、P个图、花很小的代价就能获得回报,哪怕这回报只是一时的,也足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心态。
因为,避重就轻,是人性使然。当你习惯了,就一定会越来越倾向于相信:凡事总有捷径,一定有那个更省力的办法,在等着我。
国外有个网红羡慕别人的八块腹肌,但他觉得锻炼太累,控制饮食太辛苦,就直接去隆了一个。
是的,看起来很假,估计他本人也未必满意。
但他接下来的方向,一定不会是通过系统锻炼去改善它。
毕竟,这种方式太重、收效又很慢。他一定会继续攒钱,去进行下一次手术。
心态变了,就回不去了,这才是最致命的改变。
名媛事件,其实引申出的是一个终极问题:对于我们够不到的生活,究竟要不要去够?
我的回答是,当然!
毕竟人活一世,岂能轻易认命?
但这也要看你,以什么样的姿势去够。
就像如果灰姑娘开口就是一股子市井味道,水晶鞋对她有什么用?
不要老是避开那些重的东西。没有它们,你就没有根,只能随风乱飘。
即便一时攀上了枝头,鸡就是鸡,永远变不成凤凰。
作者: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解职场。写有灵魂的故事,过有温度的人生。新书《能力突围》当当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