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以史为鉴系列之:从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看中国股市

文 / 楠楠 2015-06-18 16:12:20 来源:亚汇网

  300年前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在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或许可以找到类似的场景。

z7.jpg

  在18世纪早期,苏格兰人John Law先是说服当时负债累累的法国皇室发行纸币,伺候又不断宣布金银币对纸币贬值,这样法国财政负担大幅减少,John Law也成为法国皇室的大红人。从开始的货币改革,到设立公司,发行股票,通过刺激股市来募集资金,偿还政府债务。这就是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这是全球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并发动的牛市,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牛市”。结果引起了市场疯狂的投机,当疯狂开始落幕的时候,整个法国陷入了混乱。

  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以比较低的定价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时被约翰·劳拒绝,他就用三辆马车拉着自己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硬币。约翰·劳开始感到不安,通过摄政王来阻止孔蒂亲王的行为,但市场的信心从此开始出现裂缝,精明的股票投机者也都正确遇见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

z6.jpg

  面对危机的临近,法国政府开始对市场进行干预,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赫硬币,违者除没收所有硬币外还要被处以数额很大罚款。同时还严禁任何人收购金银首饰、器皿和珍贵的宝石。

  但政府的干预并没有挽救市场的信心,随着股民信心的下跌,密西西比股价暴跌,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到了1720年5月,约翰·劳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发布了股票贬值令,这一指令导致民众恐慌,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资产,争先恐后地抛售股票。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2月2日跌到1000里弗尔,1721年9月跌到500里弗尔,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假设当时社会已经用纸币而不再用铸币,结果又会怎么样?可能资产价格维持在高位,债务不会崩溃,泡沫得以维系,但纸币的购买力节节下降,相当于转嫁给了纸币使用者。

  股市的一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对称,高风险对应着高收益,如果政府给股市背书,则对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这意味着风险与收益不再对称,投资者可以享受高收益而不需要承担高风险。结果必将使得全社会的资金都疯狂进入股市。这就是300前发生在法国的悲剧,也似乎是当下国内的股市所处的状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