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一艘重型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航道拥堵,到28日已经是第六天了,目前等待通过的船只已经增至321艘。这场“大堵船”,让这条全球最繁忙海运通道犹如被扼住“咽喉”。
据悉,这艘给苏伊士运河“添堵”的重型货船名为“长赐”号,船长度约400米、宽度约59米,运输能力为22.4万吨,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集装箱巨轮之一。该货轮于23日进入苏伊士运河新航道,因强风等天气原因造成货轮搁浅。
每天有近百亿美元货物运输被阻断
可能包括你的快递
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运河收入也是埃及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这阵强风,刮偏了一艘货船,卡住了一条航道,却影响到了全球运输、贸易等行业,甚至是你家楼下超市的卫生纸、你还未收到的快递。
救援如“愚公移山”
全球经济靠挖掘机?
据埃及《七日报》网站最新消息,目前搁浅货船的方向舵和螺旋桨已经开始工作,方向舵已移动30度。但是救援仍极其困难,需要借助海陆空各种手段,甚至借力天气,多管齐下,目前的救援手段主要有三种。
拖:使用多艘强牵引力拖船从两侧拖拽搁浅货船,这种救援方法的难点在于拖船施力的位置。不凑巧的是,本应在“长赐”号南北两侧一起施救的拖船因南侧无法进入导致这一方案遭遇阻碍。
挖:因为船头深深陷入了其中一侧堤岸,需要使用挖掘机进行疏浚,但是具体花费时长要看船陷得多深,“陷得越深,越难,需要越久”。
卸:挖掘机进行工作的同时,货轮可能还需要卸下燃油和压舱水以减轻船只重量,甚至需要先搬下部分货物,而光是卸下货物也需要很多时间。
专家:海上贸易线“停摆”的
应激反应已经凸显
财经问题专家孔令龙分析,和岸边的“弱小无助”的工程机械相比,更显脆弱的是全球供应链,黄金水道的阻塞让供应问题凸显出来,背后是诸多问题叠加的一场“风暴”。
作为往返亚洲和欧洲间最便捷的水道,苏伊士运河船只排长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商品交付延误和成本上升,尤其是欧洲消费者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
目前,原油价格作为大宗商品中的先行指标已经在波动,机械、电子产品和服装的预期价格也在上调,这都是对繁忙海上贸易线暂时“停摆”的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