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邯郸,一对农民夫妻辛苦忙活了几个小时,用三轮车运着1300斤菠菜去卖,只卖出了15块钱。
菜贩子给出的理由是:
“他们的菜质量一般,在场都没人收,如果我不收,他们只能丢掉,或者让它烂在地里。”
究竟是欺负老实人,还是菜贩子在做好事,我们接着讨论。
说这件事情之前,我们来盘算一下1300斤菠菜是什么概念。
一个普通人,一天大约需要吃1斤左右蔬菜。一只普通的猪,一天吃的饲料也不到10斤。
农民夫妻的辛酸无奈
近日,在河北省邯郸市,一对普通的农民夫妻,天没亮就起来干活,这一天是收获的日子。
拔了一千三百斤菠菜,骑着电三轮就往市场赶,但是没想到自家的菠菜碰壁了。
因为这批菠菜偏老,没有菜贩子肯收,因此大叔大婶的脸色并不好看。
这时候有一个菜贩子过来,开出了15元的价格。
这玩意离开土就不经放,总不能重新运回去,犹豫再三,大叔大婶还是苦着脸点头了。
据这名菜贩子说,这些菜他打算一捆卖1块钱,择出来一些好一点的,卖3块一捆。
一捆大概是三斤左右,因此这批菜如果全部卖出去,至少能卖四百左右。
前面说了,“如果这批菜全部卖出去。”
这是一种理想方案,实际情况当然会有所损耗。
如今天气渐渐回暖,早春的菠菜产量很高,棚子里面每亩能产一两千公斤,注意这是“公斤”。
即便是露天种植,这一千三百斤,估计也就是一亩左右的产量。
因此纵观整个市场,菠菜该有多么廉价,品质稍次的直接被市场抛弃。
这是很明显的买方市场。
可以说,刨去人工成本不算,15块钱可能连菜籽和肥料的成本都不够。
哪怕卖给养殖场当饲料,这么多也够一百多只猪改善伙食了。
这件事让笔者想到了一个小故事:
为什么不生火,因为买不起煤;为什么买不起煤,因为父亲失业了;为什么父亲会失业,因为煤太多了。
笔者的看法
很多人觉得菜贩子不厚道,但是笔者却觉得很正常。
采过茶叶的人应该知道,这种东西跟茶叶相似,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每一批茶叶的采摘期就那么几天,来不及采摘,只能贱卖或者剪掉。
夫妻俩以种菜为生,显然明白这一点,也知道什么品质的菜更好卖。
本来就抱着贱卖的心思,只不过即便是贱卖,也没有卖出心理预期的价格。
菜贩子的算盘看起来很响,用15块换了400块,但是人家样需要承担风险。
这么多斤蔬菜,如果没在两三天内卖完,一样砸在手里。
毕竟双方都不是在做垄断生意,只要一边谈不妥,完全可以不交易。
写在结尾
笔者的外公八十多岁了,当了一辈子农民,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追求,唯一的爱好也只是喝点酒。
一把年纪的人,还坚持每年春天采茶叶,秋天收板栗,卖一点钱另外存着,给自己买酒喝。
但是他身体很好,活得也很开心,因为他心中想要索取的东西很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背负更多的追求,必然要承载更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