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畔新言
浮法玻璃行业作为高能耗产业,其节能降碳进程与产业优化升级备受关注。自2020年算起,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元年,国家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涵盖能耗标准、产能控制、技术创新激励等多方面,对于引导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梳理自2020年以来有关浮法玻璃行业的节能降碳工作与产业政策,旨在理清行业未来发展目标及发展脉络。
图1政策发布时间及玻璃连续合约走势
资料来源:博易大师,新湖期货研究所
一、2020年:“双碳”目标正式落地
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这一重大布局给浮法玻璃行业带来了发展变革。此外,2020年继续延续了“十三五”期间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的淘汰要求,继续通过环保稽查、能耗标准等手段压减过剩产能,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排污监管,推动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替代传统燃料(如重油);鼓励企业冷修老旧生产线(窑龄8-10年),优化产能结构。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2020年9月8日发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虽未直接涉及浮法玻璃,但明确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强化绿色导向,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在该情形下,也逐渐确定了浮法玻璃行业进行节能降碳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部分地区亦率先探索制定浮法玻璃企业能耗限额地方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与设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二、2021年:严控产能,优化存量
1.2021年5月31日,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环环评[2021]45号),对浮法玻璃等“两高”项目从能源消耗、碳排放、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严格审查。要求新建项目必须符合能效标杆水平,对现有企业提出明确的能效提升目标。部分地方政府对浮法玻璃企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对能耗超标的企业采取限产、停产等强硬措施,倒逼企业加大节能降碳投入。
2.2021年7月,《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版)》(工信部原〔2021〕56号)推行,核心内容包括:
2.1.放开光伏玻璃产能限制:明确光伏压延玻璃和汽车玻璃项目无需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仅需通过听证会论证项目必要性,并承诺不生产建筑玻璃;
2.2.建筑玻璃产能严控:明确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玻璃项目,新建项目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例如,在一些重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板玻璃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进一步严格产能置换要求,大幅提高产能置换比例。该项政策从源头上遏制行业产能的无序扩张,促使浮法玻璃企业将发展的中信转向现有产能优化与节能改造。
该文件的推出,有利于推动部分浮法玻璃企业转产光伏玻璃,但受制于技术壁垒及转换的成本较高,实际完成转产的规模较为有限。但亦有企业有所进展:龙头企业——旗滨集团通过“转产+新建”策略,向光伏玻璃、电子玻璃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响应政策引导的产业升级方向。
三、2022年:路径细化,多项政策并举
1.2022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鼓励废玻璃等低值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该项政策有助于提升浮法玻璃行业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废玻璃对于环境的影响,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022年6月,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日用玻璃等汗液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推动能效环保对标达标。这将使得浮法玻璃企业重视节能减排,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及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统一。
3.2022年9月,工信部、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共同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提出加快玻璃等传统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及品质。该《方案》将促使浮法玻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玻璃的需求,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发展,提升我国浮法玻璃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2022年1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每年遴选公布一批节能低碳建材技术和设备,到2030年累计推广超过100项,并要求玻璃行业加快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等技术。这将助力于提高浮法玻璃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及碳排放,为玻璃行业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提供技术路径与方向指引,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5.2022年12月,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决遏制黄河流域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该项政策意在推动黄河流域浮法玻璃等行业合理控制产能,引导产业优化布局,促进区域内工业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避免因盲目扩张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
四、2023年:严格监管执行,鼓励技术创新
1.地方政策及监管:
1.1.产能置换监管:对持续落实产能置换政策,加强对于浮法玻璃产能置换的审核与监督。各地加强了对浮法玻璃企业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建立了常态化的节能监察机制。对未达到能耗标准的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与企业的信用评级、项目审批等挂钩;
1.2.严把准入门槛:各地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把关浮法玻璃行业项目备案,严禁备案新增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例如:本溪市在本年度加强对于玻璃行业准入管理,对全市范围内计划改扩建玻璃等涉及产能置换项目进行排查,严格备案审批,防止违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1.3.环保相关政策: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针对玻璃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制定严于或与国家标准相当的排放限值,对玻璃熔窑、镀膜尾气处理系统等不同生产过程,以及甘孜、阿坝、凉山州与其他城市分别设定差异化排放限值,加强玻璃工业污染减排,促进企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此外在碳排放管理方面,一些地区要求浮法玻璃企业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定期上报碳排放数据。一些地区开始试点碳排放配额管理,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量化控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同时,持续推进玻璃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从生产全过程入手,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
1.4.各地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浮法玻璃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玻璃熔窑DCS节能自动控制技术等,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2.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4年本)》:
2.1.明确玻璃行业鼓励、限制和淘汰类项目。鼓励发展规模不超过150吨/日的电子信息产业用超薄基板玻璃等生产线及相关技术装备产品,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2.限制中碱、无碱、耐碱玻璃球窑生产线等项目,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等落后生产工艺与装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3.鼓励浮法玻璃行业采用大型玻璃熔窑大功率玻璃-电复合熔化技术、玻璃熔窑用全氧/富氧燃料等先进技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2024-2025年:深化能降碳行动,出台行动方案
1.《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2024年5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要达到20%,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需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此政策促使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落后产能加速淘汰,优化行业产能结构。部分能效落后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在政策压力下进行技术改造或停产关闭。
此外,该《方案》要求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这一举措使相关部门能够实时监控浮法玻璃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督促企业节能减排。企业需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若数据异常将面临整改要求。
环保政策方面,该《方案》提到,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这一政策明确了全国范围内城镇新建建筑绿色标准的执行要求,推动公共机构和厂房增加光伏利用,提高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鼓励新建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建筑,从多维度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升绿色建筑标准覆盖率。绿色建筑对节能玻璃需求增加,如低辐射玻璃、自清洁玻璃等,促使浮法玻璃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更多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节能玻璃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建筑项目采用低辐射玻璃,可有效降低建筑物能耗。
2.2024年10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要求新建生产线需达到水泥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环保绩效水平达A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平板玻璃产能;产能置换方面:存在如属于国家淘汰类产能、手续不全、不在合规清单范围内、能效不达标、连续停产超规定期限等多种情形的平板玻璃产能不能用于产能置换;位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非重点区域为1:1。但同一法人同一厂区内、满足特定规划调整导致搬迁等情形可1:1置换。鼓励光伏压延玻璃项目通过产能置换建设,置换比例按规定执行且该产能可再次置换;因不可抗力原因被地方政府要求停产超过两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其产能于2025年12月底前可用于置换,2026年1月1日后将不能用于置换。
六、总结及展望
2020年以来,围绕浮法玻璃行业的节能降碳等工作,我国及各地方从目标提出再到体系构建、实施与深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且不断完善的政策框架。产能方面,有效遏制无需扩张,提升产业集中度;能耗及碳排放上,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推动余热发电、先进燃料等技术广泛应用,产品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优化。
未来,随着“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浮法玻璃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引领行业转型,继续严格限制新增,推动落后产能加速退出。而在节能降碳工作的推动过程之中,市场化机制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将面临更为直接的成本约束及市场竞争、市场激励,逐渐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新湖期货研究所
黑色建材组
王婧茹
执业资格号:F03110277
投资咨询资格号:Z0020459
审核人:李明玉
从业资格号:F0299477
投资咨询号:Z00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