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有两个极端的表现。1986年,日本经济走势平稳,由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实力逐渐增强,至80年代末,日本汽车已称霸全世界,日本的产业在西欧、拉美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逼伏在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下。1986年12月开始的不同寻常的经济繁荣被称为“平成景气”。

在1987年10月17日"黑色星期一"的西方股市大风暴中,短期下沉后率先"复活",从而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暖。以后,股价一直呈强势上升。并在1989年12月19日达到38915点,较1985年最低点上涨了3倍多。面对日本经济繁荣和股市狂涨,日本国民如痴如醉,纷纷投身股市。
1985年9月,国际银行家终于开始出手了。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
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继续下调利率。很快日元利率跌到2.5%,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此时,东京股票市场已经在3年之内涨了300%,东京一个地区的房地产总盘子以美元计算,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的房地产总值。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
如果没有外部破坏性地震荡,日本也许可能以缓和的紧缩逐渐实现软着陆,但是日本没有想到,这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不宣而战的金融绞杀行动。美国人用大量现金去买,日本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双方赌的就是日经指数的走向,如果指数下跌,美国人赚钱,日本人赔钱,如果指数上升,情况正好反过来。
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不可遏制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到2003年4月最低跌至7607点。累计跌幅高达63.24%,创造了日本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下跌幅度。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1)由日元升值走向“扩大内需”。
(2)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有效需求”膨胀。
3)“流动性过剩”为股市“火上浇油”。
二、日本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
(1)股价持续猛烈暴涨。
(2)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
三、泡沫经济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
股市高烧5500多点,似乎看空股市者都已成破坏资本市场稳定的罪人,哪个稍有名气的人看空就会被“口诛笔伐”,但作为一个知道点投资常识的人却忍不住还是要问:难道中国投资者不需要投资回报?!
投资学基本常识告诉我们:整体而言,投资收益率有两部分组成即无风险收益+风险溢价。无风险收益的实质是资金的机会成本——你买股票就付出了无法获得国债等投资品种无风险收益的机会成本;如果投资股市只能获得类似无风险收益的投资回报,那你也不会干的——因为你承担了股市收益不确定的风险,所以需要风险溢价来补偿,至于多少就看各人的风险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