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市首次以年报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本市居民恶性肿瘤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居民癌症发病与死亡特点。
《年报》解读了2008~2017年十年间北京市16个辖区户籍人口的肿瘤登记数据,详细报道了全市整体及23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大家可能有疑问,不是说最新的数据吗?为什么是2008~2017年呢?
其实,这是因为根据世卫组织要求,为了监测分析肿瘤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肿瘤监测数据需要在3年后发布。
北京市居民癌症的发病情况会有怎么的特点呢?
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50070例,发病率为367.88/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11%,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甲状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长。
与此同时,癌症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这一点可能与新发癌症病例中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占比逐年增高有关。
当然,也与近年来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癌症筛查等防治工作取得综合成效有关。
但是,癌症作为多年来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将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那么,恶性肿瘤的危害在未来可能还会持续显现。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依然是当务之急。
二、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但死亡率却高于女性
北京市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男女发病比约为1 :1.1,但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死亡比约为1.6 : 1。
除此之外,男性与女性高发的癌症类型也不相同。
男性发病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
女性发病顺位前五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体癌。
之前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宫颈癌已经退至第十位。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首位均为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
三、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和死亡地区差异明显
北京市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自20~24岁开始快速上升,于80~84岁达到高峰,老年群体占所有新发病例49.1%。
年龄别死亡率自40~44岁开始快速上升,在85岁及以上达到高峰。
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郊区,而死亡率低于郊区,常见癌种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
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是最为常见的五种癌症
「胃癌」新增发病占全部新发癌症的4. 94%,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 14%,呈现下降趋势。
「结直肠癌」新增发病占全部新发癌症的12. 49%,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 45%,呈现上涨趋势。
「肺癌」新增发病占全部新发癌症的20. 22%,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仅0. 18%,变化不明显。
「女性乳腺癌」新增发病占全部女性新发癌症的20. 22%,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 03%,呈现出上涨趋势。
而且,女性在45岁以后乳腺癌的发病率快速升高,并在60岁左右达到了高峰。
「甲状腺癌」新增发病占全部新发癌症的9. 33%,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6. 07%,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男性在35岁左右发病率达到高峰,女性则在45岁左右达到高峰。
注:《年报》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卫生综合统计信息平台”所收集的来自全市16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送的2017年肿瘤登记数据、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肿瘤患者死亡数据库、通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门诊数据匹配和社区主动随访补充的死亡结局以及北京市公安局公布的人口资料。
#2020北京市居民癌症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