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当下,各国央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其决策不仅影响着本国经济走向,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波澜。2025年5月16日,多家央行释放出关键信号,为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稳定持续注入变量。
美联储调整政策框架,警惕供应链风险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美联储正着手调整总体政策制定框架,鉴于疫情后通胀和利率前景的显著变化,零利率不再被视为常规状态,对就业不足和平均通胀率的措辞也需重新斟酌,预计4月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将降至2.2%。这意味着美联储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重塑货币政策路径,以应对潜在的经济挑战。
同时,美联储官员巴尔指出,尽管美国经济基础目前较为稳固,但与关税相关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不容小觑,这极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通胀上升。巴克莱则一改此前悲观预期,不再预计美国在2025年下半年陷入衰退,并将经济增长预期从-0.3%大幅上调至0.5%,显示出对美国经济韧性的重新评估。不过,美联储政策转向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仍使美元未来走势充满变数。
中国央行开展逆回购,维持流动性平稳
中国央行于5月16日开展了1065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在1.40%不变。这一举措旨在维持市场流动性平稳,通过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确保金融体系资金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部分国家货币政策频繁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与连续性,彰显出稳定经济大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央行加息预期推迟
日本第一季度GDP数据不及预期,这一结果令市场大失所望,也使得日本央行加息预期进一步推迟。疲软的经济增长难以支撑货币政策收紧,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寻求在下周再次与美国财政部长就汇率问题进行对话,试图缓解日元贬值压力,稳定国内经济与金融市场。日本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仍将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应对通胀压力。
新西兰通胀预期升温,货币政策两难加剧
新西兰联储公布的调查显示,该国通胀预期在第二季度升至一年高点。通胀压力的陡然上升,使新西兰央行在货币政策抉择上陷入两难困境。若为抑制通胀而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对本就脆弱的经济增长造成打击;反之,若维持宽松政策,通胀失控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在此情形下,新西兰央行或将谨慎权衡,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变化,审慎调整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按兵不动,维持谨慎态度
欧洲央行管委卡扎克斯表示,当前没有必要急于降息,市场对下次会议的预期较为合理。巴克莱将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从-0.2%上调至0%,但同时警告不确定性风险依旧高企。尽管欧元区经济有一定向好迹象,但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以及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复杂性,都为欧元区经济复苏增添了变数。欧洲央行将继续秉持谨慎态度,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货币政策。
墨西哥央行降息,刺激经济活力
墨西哥央行在5月16日果断降息50个基点至8.50%,且预计第四季度核心通胀年均水平为3.4%,略高于此前预测的3.3%。在全球部分央行维持利率稳定甚至有收紧倾向时,墨西哥央行此举旨在刺激经济活力,应对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降息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与消费,推动经济加速发展,但同时也需警惕通胀反弹风险。
2025年5月16日全球央行的系列动态,反映出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化与复杂性。在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央行需在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多重目标间寻求平衡,其政策调整将持续塑造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格局。
(亚汇网编辑: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