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并不轻松,虽然我国全年的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08万吨,同比增长26%,但产能过剩、产品利润走低等潜在挑战依旧突出,这导致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上行,CR6达到了76%,许多小企业则因无法承受成本压力和技术门槛而逐渐退出了市场。
但就在这样割裂的市场环境下,仍不乏有企业实现了持续的高成长,展现出了行业“黑马”之姿,它就是在美股上市的晖阳新能源(EPOW.US)。
据晖阳新能源公众号消息显示,其于2024年实现了超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如此高的增速,远超一众同行企业。事实上,晖阳新能源自2022年开始便实现了持续的高成长,其2022年的收入为3812.57万美元,同比暴增414.57%,2023年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再增长18.16%至4505.04万美元,2024年则是收入增长的再度提速。
随着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大,晖阳新能源的市场地位一路飙升。2024年时,晖阳新能源在我国几百家负极材料供应商中综合排名第11位,成功冲入行业第一梯队,并在储能细分领域位居行业前3。
要知道,晖阳新能源能成立于2021年,这就意味着其在竞争剧烈的负极材料行业中冲入第一梯队并在储能领域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仅用了3年的时间,为何晖阳新能源能会有如此强劲的成长动能?
关键的因素之一便是晖阳新能源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胡海平先生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据公开资料显示,胡海平是上海杉杉科技公司(600884.SH)的创始人和首任总经理,其带领杉杉成功转型为全球新能源头部企业,杉杉锂电池材料板块便是由胡海平一手打造并主导运营多年,其培养了一大批该领域重要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可以说,胡海平是中国锂电池综合材料产业化的先行者。
凭借在锂电池材料行业的深厚积累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胡海平以“掌舵人”的身份引领着晖阳新能源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这也是晖阳新能源持续高成长的重要基础。
同时,晖阳新能源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这让其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亚汇网了解到,晖阳新能源目前拥有中国最资深的电池材料研发团队,实验室数量多达12个,承担着不同的研发任务,公司目前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00余件,并逐步在全球多个发达国家建立了新能源材料的专利矩阵。且硅碳及硬碳双双获得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资金支持,晖阳新能源也是唯一一家入选贵州省高价值核心专利培育中心项目资助名单的电池负极材料企业。
基于持续的研发投入,晖阳新能源的产品实现了高性能,这让其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进而锁定了锂电头部企业的长期订单。以优异产品性能聚焦头部优质客户,这也是晖阳新能源能持续高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晖阳新能源打造了系统化的品控体系,其推动产品实现了包括动力、储能、3C全应用领域的多元化覆盖,特别是在储能领域中,晖阳新能源抓住了储能端314Ah电芯迭代这一关键节点,实现了自身产销及行业占比的显著提升。
由此可见,晖阳新能源已在创新驱动产品性能、高性能产品推动客户拓展以及产品多元化覆盖层面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闭环,其以创新为根基的发展模式让公司具备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晖阳新能源已具备了筛选较高毛利订单的能力。
放眼未来,晖阳新能源的高成长仍将延续。一方面,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将为晖阳新能源的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据鑫椤锂电预测,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有望达262.5万吨,国内占比超过98%,到2028年时,全球负极材料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402.3万吨,即从2024至2028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6.71%,全球负极材料行业未来四年仍将持续稳定成长。
另一方面,晖阳新能源2024年负极材料总出货量约为3万吨,预计2025年总出货量达4-5万吨,对应增速为40%-50%,且公司有望于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这是因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效应的凸显以及公司对高毛利订单的筛选将有效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晖阳新能源规划负极材料总产能达14万吨每年,产能打满预计将超过全球负极材料总产能的5%,公司预计未来产能将逐渐攀升并于2029年初打满14万吨总产能。
可以预见,随着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已展现出强大市场竞争力且有充足产能储备的晖阳新能源持续高速成长将会是确定性事件,且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后,晖阳新能源利润的释放有望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下进一步加速,届时其内在价值有望迎来裂变,这或将带动公司股价进入主升阶段,而当下或许便是布局晖阳新能源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