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鲜为人知,希望本文能一窥端倪。
1965年,巴菲特入主伯克希尔董事会,如果有人在当年向该公司投资1万美元,那么截至2005年这笔投资的价值已经达到了将近3000万美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标普500指数同期1万美元的投资只能增加到大约50万美元。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在对一只股票的优异性及其价格进行评估时,巴菲特通常会思考一些问题,并从中发现与内在价值相比,价格被低估的股票,下面我们对这个过程进行考察。
1.该公司的表现是不是一直都很好?
为了明白一家公司的表现是否一直都非常好,巴菲特通常会对ROE进行考察。
ROE = 净利润/股东权益
但仅仅考察上一年的ROE还不够,为了获得关于某个公司历史表现的确凿无疑证据,投资者应该对过去五年到十年的ROE进行考察。
2.该公司是否存在高额的债务?
“债务/权益比率”是巴菲特认真考察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巴菲特倾向于债务金额非常低的公司,即利润增长是来自于股东权益,而不是借入的资金。
较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公司的利润出现波动以及很高的利息费用。为了进行更为严格的测试,在上面的计算中投资者有时候仅仅使用长期债务,而不是总债务。
3.利润率是否很高?是否一直在上升?
利润率通过净利润除以净销售额进行计算。为了获得历史利润率的很好指标,投资者应该至少反向考察五年。很高的利润率表明公司的业务进展非常好,不断上升的利润率意味着管理层在控制费用方面非常有效和成功。
4.公开上市的时间有多长?
通常,巴菲特仅仅考虑上市时间最少达到十年的公司,因此在过去十年刚刚进行IPO的高科技公司不会进入巴菲特的视线;而且,巴菲特仅仅投资于自己可以完全理解的企业,而他曾经公开承认,不了解高科技公司的业务。但是也有例外,巴菲特在2011年初声称,自己会买入高科技股票,并在当年三季度IBM股价创出新高时重仓买入。
巴菲特选择股票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长寿性,这样做具有理论基础:价值投资意味着寻找能够经受时间检验并且当前价值被低估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