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美股崩盘论据不足

文 / 特拉斯 2018-02-08 10:04:3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面对2月2日和5日两个交易日美国三大股指跌近8%并引发全球股票市场暴跌的事实,市场参与者都在分析,这是一次短暂回调,还是真正的趋势拐点?悲观者认为,连续9年的大牛市,美股早已高处不胜寒,“崩盘”只是时间问题。乐观者仍不改2018年美股温和上涨的预期,在其看来,估值和利率都不会使股市脱轨。

  北京时间2月6日凌晨,美股“危机”“大跌”“恐慌”的新闻标题如排山倒海般压向亚洲市场,虽然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这是另一场金融危机的开始,但恐慌情绪已经像化不开的浓云。“我觉得跟2008年那一次感觉上完全不一样……”6日晚美国股市开盘后,社交网络异常活跃,一些只做A股的投资者也纷纷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来信息,询问美国市场的情况,低开后的快速翻红,道琼斯指数甚至创出两年来最大的单日涨幅,这无疑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人开始笃定地认为“只是调整”。

  但有着“华尔街之狼”之称的激进投资者、亿万富翁卡尔·伊坎6日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预计股市在经历大跌后将会反弹,目前的市场震荡将是未来的一个先兆。

  究竟是短期调整还是“回光返照”,还要看关于市场风险分析的论据是否站得住脚。

  关于大跌的原因,市场有诸多版本的猜测,通胀隐忧是基本共识。市场普遍认为,大跌是由于2月2日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工资正以8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引发投资者担忧通胀会上升,促使美联储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加息。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注意到,在2月6日高盛宏观会议纪要中有相同观点,“大跌是由通胀担忧引起,反映在债券市场传导到股市,大量金融创新产品的平仓反过来加剧了担忧。”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通胀周期滞后于经济周期,加息初期不足以抑制经济复苏,知道利率过高抑制经济活动并刺破高杠杆部门的金融结构脆弱性。总体看来,美国仍处于加息的上半场,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但利率水平和金融条件仍处于比较宽松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自2009年以来美国采取的新一轮“宽货币+严监管”的政策组合,有助于控制金融结构的脆弱性并拉长经济复苏时间。

  的确,2008年金融危机是由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风险,而这一次截然不同,虽然有人将危机迁怒于比特币,但2000亿美元市值的比特币导致美股崩盘这样的结论显然占不住理。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引发美股泡沫破裂的唯一原因是估值太贵,这之前包括前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内的很多人都警告过,尤其是科技股估值已经被推到了极端水平,对比1996年到2000年,标普科技股指数涨了5倍多,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只有资本开支,没有盈利,股价远远高于基本面,最终造成了科技股泡沫破裂,股市崩盘。显然这次不一样,互联网技术企业的市值增长完全与其利润贡献匹配。2017年,标普科技股指数和盈利几乎同步增长,股价上升反映的是基本面。

  可见,崩盘的说法显然论据不足,如高盛的会议纪要中判定,当前下跌属于技术性的,而不是熊市的开端,更像是打喷嚏而不是感冒。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